其实不管李破怎么想,他这个便宜都占大了。
王世充和李建成无疑做了亏本的买卖,单雄信叛逃而去,张士贵也不见了踪影,这场起始于试探的战事开始的很突然,结束的更是莫名其妙。
可战事的进程并不会因此改变,只是李建成好像看到了父皇接到消息之后那难看的脸色,以及秦王幸灾乐祸的容颜,于是越加谨慎了起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终于彻底占据了上风。
所以潼关方向的唐军一下安静了下来,俨然摆出了一副,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模样。
王世充跟李建成截然相反,他被狠狠刺激了一下之后表现的很激烈。
当然了,也不用期待他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唯杀人尔。
楚王王世伟自然无事,逃回来的将领们就倒了霉,有一个算一个,在王世充的咆哮声中,纷纷人头落地。
也就是单雄信跑的快,不然的话,他的脑袋肯定要掉的比别人快上许多。
用不了多少时候,数十颗人头便血淋淋的穿在了中军的几根高杆上,并一直随着皇帝车驾移动,恐怖的景象看在兵卒眼中,好像这里住着一位来自地狱的魔王一般。
腾腾的地狱黑炎正在郑国皇帝头顶聚集燃烧,既能将别人烧成灰烬,其实也在烤着自己,只有王世充本人觉得,这才是正经的皇者之气罢了。
他没有在意军将们的窃窃私语声,只是在享受着他们望向自己那恐惧的眼神,他还在美梦中畅游,这里只有一个皇帝,他们不跟着自己,还能去跟随于谁呢?
说到这里其实也就明白了,他觉得五万大军的损失他还承受的起,单雄信那个土贼早晚也要捉回来,像李密一样扒皮拆骨,那些瓦岗降将们也就都老实了。
这位西域胡人后裔无疑已经有些疯狂,本质上和大业九年之后的杨广并无不同,陷入偏执的他们,不肯承认任何失败,于是失败也便接踵而至。
隋末战乱中并不缺乏残暴而又疯狂的家伙,而王世充无疑可以称之为其中翘楚。
可有些人还在接二连三的刺激他,当晚,王世充大军驻于弘农,白天里的杀戮,让军中众人胆战心惊,连陈国公段达这样的人,都不愿再接近那座血腥气十足的中军大帐了。
夜色之中,大军一片寂静,一些人影拉着早已裹好马蹄,塞住马嘴的战马悄悄出了军营,直到离开大军老远,才纷纷翻身上马,向西疾驰而去。
直到天明,王世充才被近侍小心的从睡梦中叫醒,结结巴巴的告诉他,济国公,骠骑将军程知节,历国公,龙骧大将军秦琼不见了。
有点迷糊的王世充还在想,这两个他向来亲重的将军怎么会不见呢?是不是去巡视军营了,这点小事也来烦他,活的不耐烦了吗?
近侍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恐惧,将一封书信奉上,那是程知节和秦琼的留书。
信中大意是,我们两个降于王公,您待咱们也不错,咱们足感恩情,可咱们也是英雄豪杰,本打算扶助贤主,建功立业的,可看看您现在的样子,残暴狂乱至此,谁还敢继续跟随于您呢?
老话说的好,合则来不合则去,所以咱们就先告辞了,您也就不用送了。
好吧,两个山东贼悄悄跑了,比单雄信还可恨的是,两个家伙根本没犯错,还在正得重用的时候溜之大吉。
自然气的王世充是七窍生烟,将书信撕的粉碎,随即拔刀斩杀侍从,好在段达来的比较及时,不然的话暴怒的王世充说不定就要血洗中军大帐了呢。
实际上,王世充不知道的是,秦琼两个人是被单雄信给祸害了,对他们来说比较幸运的是,单雄信的传书正巧落在秦琼心腹手中,给了他们两个留下了主动权。
程知节和秦琼两个人交情一直保持的“不错”,主要是他们两个算是山东同乡,早些年就相识。
两个人的经历大异,程知节是私盐贩子出身,后来拉了一伙征伐辽东回来的老卒在家乡起事。
而那会秦琼却已跟在了张须陀身边,所以那会两个人算是敌人,只是程知节闹出的声势太小,还不能让张须陀找上门来而已。
再后来两个人都投了李密,终于走到了一处,“惺惺相惜”之下,结交的已经比较紧密,到了王世充麾下,两个人就完全站在了一处,共同抵抗来自洛阳门阀以及瓦岗旧部的排挤和攻击。
于是他们身边也聚集了很多人,官位也节节攀升,终于有那么点功成名就的意思了。
只是好日子不长,被他们两个打压的最厉害的单雄信临叛逃的时候狠狠给他们来了一下,让两个人心惊肉跳了起来。
当然了,其实他们两个早已有心离去,没了粮草,又很奸诈暴躁的王世充看上去岌岌可危,对他们来说可不想做什么覆巢之卵,只是两人一直舍不得到手的荣华富贵,才一直拖延到了今日。
不然的话,按照他们的官爵,以及横行洛阳无人可阻的境界,逃离洛阳着实要比旁人轻松的多。
这会呢,他们就顾不上想那么多了,谁他娘的知道单雄信那狗贼是不是就写了一封书信送回来?
如果书信落到王世充手里,两个人都知道结果是什么,王世充已经疯了,他们可不想用自家的性命去试试王世充疯的彻不彻底。
于是两人略一商议,便带着心腹叛逃而去,根本没去管那些跟着他们的人的死活,山东走出来的人,又经历了河南战乱,这点心性简直就是必备的素质,不值得大惊小怪。
很奇妙的事情就此发生了,部下将领接连叛逃,未到潼关之下,王世充大军已经显现出了分崩离析之势。
因为无论是单雄信,还是程知节,秦琼,他们身上都贴着瓦岗降将,李密旧部这样的字眼和标签,这可不是代指一个人两个人,那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武将群体,在河南是足以跟河南世阀相抗衡的一个集体。
他们接连逃走,实际上就像一根根棒子挥在了王世充脑袋上,打的他眩晕而又不知所措。
惯常的手段在即成的结果面前,也渐渐失去了作用,甚至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问青红皂白的杀戮给人的印象太糟糕了。
赏罚不公,还嗜杀如狂,本就异志丛生的河南将领们,一旦犯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伸着脖子等皇帝来砍,而是调头就跑,或者就地反抗。
又要杀人的王世充最终是被段达劝住的,李密旧部多领精锐,而且散于军中各处,已经很难拔除。
这其实同样是段达怨念所在,那些洛阳世阀子弟也就算了,咱跟他们争一争也不算什么,可一群贼匪却在洛阳大行其道,这又是哪般道理?
当然,聪明如段达不会不明白,这种情形之所以出现,罪魁祸首正是这位皇帝至尊。
于是,怀恨已久的段达出了个比较阴毒的主意,既然这些李密旧部不稳,不如派他们去攻打潼关,在坚城之下消耗掉岂不是两全其美?
而前提条件就是,隐瞒程知节,秦叔宝两人叛逃之事,很简单也很有效的建议,说起来此时的段达冷静之处,可是比王世充这个皇帝强的多了。
王世充憋着火采纳了段达的建议,再召集众人议事的时候,便告知于臣下们,他派了程知节两人筹集粮草去了。
勉强的保持住了大军的完整性,王世充终于想起,好像有人说在河边能送给他一些军械,并会在黄河边上牵制住李神符的大军。
王世充向来眼高于顶,被迫与李定安联姻,让他视为奇耻大辱,在他的臆想之中,占了长安之后,定要拿李定安先来开刀。
再加上手握数十万河南强军,志气高昂之下,所以“好消息”一直藏到了现在。
可这会儿嘛,他的说辞就又变了,他告诉臣下们,晋地的李定安已有称臣之意,只需攻下潼关,李定安必为我之从属。
王世充之所以有奸诈之名,就在于此了,他经常性的骗人,出尔反尔已经成为了常态,估计是侍奉杨广时落下的毛病,也可能是西域胡人的本性,谁知道呢。
反正自从他坑杀大批义军于黄庭涧后,这种品性是一发不可收拾,大事儿上他骗你,还可以归之为策略,可他小事上也骗你,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比如说段达就深受其苦,举个例子吧,又一次王世充在宫中招待段达喝酒,酒酣耳热之际说是要把段达早就垂涎的两个宫女赏赐给他。
可几天之后,段达没收到香艳的礼物不说,入宫一问之下,却是气歪了鼻子,人家把两个宫女给纳了。
这种事层出不穷,可能王世充自己以为这是御下的手段,可在旁人看来,这位皇帝的话根本不能信啊。
所以他说出好消息的时候,众人皆是半信半疑,却还要装出一副振奋的样子来,乌烟瘴气之间,大军终于漫过弘农,进至潼关之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