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北雄 第938章襄阳

当皇帝带人去向前平阳公主府的消息传入李碧的耳朵,即使她已经有所预料,还是酸的厉害。

准备等皇帝趁着他没什么力气,好好切磋一下。

………………………………

五月中,天气越来越热,关西雨水丰沛,如果没闹出那么多的变乱的话,今年肯定算是个好年景。

在相持了数月之后,梁国江州总管丘和率军十余万众北上汝阴,梁国尚书左仆射,黄州总管周法明则率军近二十万进至襄阳。

窦建德则在沿河诸郡以及郑州陈以重兵。

一时间,整个河南已呈风雨欲来之势,还在苦苦支撑的河南郡县官吏左顾右盼间纷纷做出了决定。

大多数都是南面而拜,投了萧铣。

也不奇怪,能在河南熬到如今还未投顺他人者,不是对王世充还有什么怀念,而是沉得住气外加脑袋不太灵光。

投萧铣则是因为萧铣大军将至,先就传书各个郡县让他们莫要以卵击石,赶紧开城迎接讨逆之师,不然就要如何如何。

于是梁军刚刚摆出些架势,河南的郡县官吏便纷纷纳头便拜,消息传回江陵,在萧阆等人极力渲染之下,一副河南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景象便被描绘了出来。

萧铣听了自然颇为欣慰,觉着人心在我,何愁大事不成?于是君臣欢欣鼓舞,自觉胜算大增。

周法明不在朝中,从前方传回来的奏疏时常被萧阆等人压下,差不多的意思就是报喜不报忧了。

那么周法明等人对前方战事的判断也就不会在朝中传开,周法明在四月间便信誓旦旦的说,唐军重兵集结于潼关,弘农一带,一直在等待战机,他们必然是在等待梁军进入河南。

其实这一直是周法明等人的看法,也是他们反对梁军北上的重要原因,如今还在喋喋不休的将这种意见传回朝中,无非是因为前方的斥候带回来了更加确切的消息,由此佐证了他们的判断而已。

周法明作为尚书左仆射,领大兵于阵前,他说的话分量不可谓不重,搁在哪里好像朝中君臣都要重视,他提的一些建议不讨论几个来回,都对不住人家的身份。

可在梁国朝中却并非如此,内史令萧阆力主北上,自己却无领兵之才能,却在朝中呼风唤雨,外行说话,内行办事,这就是如今梁国朝中形成的格局。

而作为皇帝的萧铣也不愿再听周法明的唠叨,若非没了张绣等人已死,不然临阵换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为危险的倾向则是,萧铣对功臣的猜忌以及后续的手段让人简直不寒而栗。

………………………………

襄阳,黄州总管府。

此时暂设于襄阳的黄州总管府,也就是前襄阳郡守府已经成为了大军中军所在,襄阳君所有官民,皆归黄州总管府辖制。

总管府后宅书房当中,周法明据案而坐,此时叹息一声,将手中的信笺放了下来。

周法明不年轻了,头发花白,面容消瘦,身上带着浓重的军旅痕迹,身姿挺拔,目光锐利,精气神很足的样子。

周法明出身汝南周氏,世代将门,是河南门阀中的一员。

其实他们算是地道的北人家族,只是因为地近江淮,不知不觉间多了些文气加身而已。

而周氏子弟走的都是从军的路数,周法明的兄长非常有名,那边是前隋左武卫大将军周法尚,谯僖公周法尚。

周法尚初仕陈朝,后降北周,又参与了前隋灭陈之战,攻打过吐谷浑,抚平过岭南诸蛮,随大军征伐过高句丽。

和前隋很多将领都是一般都是战功赫赫,去到后来的话,也必定都是名扬天下的人物……不过当大家都站在一处的时候,就不那么显眼了。

更为巧合的是,当年周法尚也曾任黄州总管,在第三次征伐高句丽之战时,与来护儿率军到海边,因急病而亡,算是亡在了黄州总管任上。

周法明现在也为黄州总管,之前自觉很不吉利,到皇帝面前推脱了几次才勉强受下。

………………………………

来信的是周法明的好友兵部侍郎刘仁贺,其在信中提到了朝中种种,并劝周法明勿要再劝皇帝改弦更张。

朝中上下一些人觉着此战必胜,更多的人认为唐军驻于潼关乃是虚张声势,因为唐军至今未有动静……所以他们便觉着很可能兵不血刃便将洛阳,乃至于整个河南收入囊中。

更有人上奏讨论起了,占据河南之后该怎么与窦建德,李定安相处的问题。

朝中的气氛是如此的乐观,这与梁国与林士弘作战很顺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自信来源于一连串的胜利。

梁国在建立过程中与各路义军的碰撞中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让梁国上下自信满满,加上如今外部环境向好,梁国众人更多了一种天命在我,共伐于秦的感觉。

刘仁贺说的很直白,也很彻底……就是告诉周法明今年河南战事乃大势所趋,周法明的那些建言除了会让自己处境尴尬之外,不会有任何的作用。

即便是之前随着周法明一道主张入蜀的人,如今多数也都改弦更张,不再说起蜀中如何如何了,如果周法明继续逆势而动,刘仁贺觉着会非常危险,就差跟周法明说,看看张绣的下场吧兄弟。

周法明满腹心事的放下了来信,这些时日来信的可不光是刘仁贺,连皇帝萧铣都有私信予他,他还能再说什么呢?

此时侍从进来禀说,“周二将军,左骁卫将军马贵迁,以及程长史,吴参事请见。”

周二将军是他的次子周孝节,如今领着他的亲军,之外几人都乃他的心腹,周法明摆手让人进来说话。

程书平是总管府的长史,进来施礼后又奉上一封书信,“丘总管的传书,来人是江州总管府司马高士廉,我已让人安顿好了,可他说急等回书,明日里就要回去……”

信任江州总管丘和,这人周法明听说过,但从来没有打过交道,更谈不上什么交谊了,这人在交州烟瘴之地驻守多年,声名不显。

倒是前些年大将军宁长真前去攻打的时候,被丘和率军击败……后来许是眼见隋亡,无以为继之下便降了梁国。

前些时传信过来,他已至任上,加紧在准备粮草,招募府兵,民夫等,最近的消息则是他已经率领东路大军前至汝阴。

周法明拆开信仔细观瞧,和他预料的差不多,丘和并没有催促他进兵,而是觉着他驻军襄阳或者南郡,能让唐军不敢轻动,丘和自己则率东路大军前至洛阳,只要东都在手,此战也就胜了八分。

也许是萧铣忘了,嗯,这个不太可能,应该是想制衡一下周法明,反正江州总管不归周法明节制。

所以丘和的语气颇为直率,还露出了些争功之意,两人没有见一次面,在信上说什么战略,那不是开玩笑呢吗?

周法明看完便将丘和的书信交给了众人传阅,周孝节只略微扫了扫就哼了一声,将信扔给了马贵迁。

“胡言乱语……倒是好气魄,竟想教我以谋略,阿爷不需理会于他……不如让大哥先守住洛阳,等咱们前去……”

周法明稍稍瞪了一眼儿子,“莫要胡说,丘总管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那边马贵迁已经看完,顺手交给程书平,“总管太厚道了……丘和初来,哪知多少敌情?也不问问总管的意思,便急匆匆的想要率兵去占洛阳,显是想要与我争功,总需给他些颜色瞧瞧,不然之后与敌作战时,他得寸进尺,可是要误了大事的。”

周孝节在旁点头应和,“马将军说的是啊,阿爷只要稍微好说话些,那厮不定就以为咱们可欺,之后定要指派咱们做这做那,您说之后咱们听还是不听?”

那边程书平也看完了,意见他之前两位也差不多,都觉着丘和所言太过,争权争功之意颇显,若是让其得逞,不利于大局。

那边的参知军事,兼书佐吴瑾则道:“总管要小心了,丘和有急进之意……两军相隔太远,无法商讨军事,易为敌人所趁。

今其急于进兵洛阳,怕是也是有鉴于此,不如先据洛阳坚城,再以我为盾,进可攻退可守,算计的可不止是兵权和功劳呢。”

有了这么一位队友,在座之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最可怕的是,丘和此举很可能会得到皇帝乃至于萧阆等人的赞赏,然后令周法明归其节制也不是不可能。

周法明敲了敲桌案,让七嘴八舌,喷吐着怒火的几个人安静下来,幽然道:“你们啊,私心太重……前面便是南郡,与弘农近在咫尺,我若听了你们的,驱兵大进,弘农唐军会坐视不理?

丘总管领兵直驱洛阳,我则在西边迟滞唐军动作正是应该……你我不是朝中那些蠢人,怎能不知唐军之厉害?

值此之时还与丘总管闹什么不合,都不要性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