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年代,科场弊案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唐初和后来辫子当家的时候可不一样,辫子那会是腐烂到了根子上,从上到下只认银子,王公贵戚保驾护航,官员们上下其手,考生们各显神通,那才叫个群魔乱舞。
八股文章也成了读书人唯一的救命稻草。
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谓是无官不贪,人家读书人当了官,就是朝银子来的,谁也别想拦的住。
有人曾经说过,一任道台做下来,良心摆在中间,轻松可得二三十万,偏下的,则无可计数,最大的贪官头,就是各个宰相,王爷,有时候连皇帝都不能免。
唐初时节,科举确立地位的时候,人们是无法想象后来的景象的。
这个时候人们的廉耻心还比较强,比如说贵族们,他们参加科举的时候,就算是小抄被人搜出来,也是会丢尽脸面,连带着家族都要受累。
就别说泄露考题了。
所以元贞六年的那次道试,总共报上来的才有三十六起科场弊案,和后来那会从上到下,作弊成风的景象根本比不得。
就算如此,朝廷也发文警告各道,以后务必睁大眼睛,不让一只硕鼠钻了空子,一旦查获,尽都从重论处。
道中官员若参与其中,抓住一个杀一个,绝不留情。
所以说元贞四年那场科举京试,竟然闹出了泄露考题的故事,还没找到罪魁祸首,却是把朝中的一些人给惹毛了。
今年京试,明察暗访的人更多,李破觉着换了自己也不会再轻举妄动了,突破口还得放在兵部。
他娘的不是说什么五品以下官职任选吗?兵部一定有问题……
嫌疑人其实都圈定了的,至今窦轨还在江南转悠,他就是想看看兵部会出什么样的幺蛾子。
…………
其实李破并不像李纲所想的那样,对此事耿耿于怀至今,因为他已经死死握住了皇权,朝中的事情就算有些他不知道,也没什么关系了。
三省六部的正官都是他精挑细选而来,各个卫府大将军除了窦琮,庞玉少数几个后来之人,其他都是他的心腹之人在统领。
羽林军就更不用说了,尉迟恭,罗士信,阿史那荣真,这都是些什么人?
有这些人控制住兵权,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些人鬼头鬼脑的做下些糟烂事,最多也就是影响一下他的心情,实际上他不认为会发生那种无法控制的变故。
这就像一个挑错游戏,只要仔细查找,总能找到谁的头上,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整个帝国也像是一间屋子,需要时时打扫才能干净一段时间,有那犄角旮旯的打扫不到,落些尘灰也是在所难免,只要屋子不倒,跑出来几只老鼠,偷点米面,咬坏些东西,都很正常。
他作为皇帝,要做的事情就是督促官员们干活,别让老鼠成群结队的现于光天化日之下就成。
…………
李纲入宫觐见明显是来探探皇帝的口风,今年政事上非常繁忙,皇帝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过问科举之事了,礼部的人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所以李纲便先来跟皇帝汇报一下工作。
见皇帝依旧对科举热情不减,他也就放下了心事。
国朝大政,就怕突然中断或者转向,这里面影响因素很多,有的时候确实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不得不停下来仔细商讨。
更多的时候则是皇帝自己的问题,不能一以贯之的执行下去,忘记了自己制定政策时的初衷。
这种事是非常常见的,皇帝也是人,有其兴趣所在,有的事情做着做着皇帝先就烦了,关注点渐渐转移到了其他事务之上,再加上受到一些权力斗争的影响,很多看上去不错的政策便就此夭亡,没能坚持下去。
李纲是经历了数朝的老臣,这种事见的太多了。
尤其是当年杨广执政期间,兴趣多而广泛,而且非常之善变,有些事刚做个开头,人家的兴趣就没了,于是人还未亡,大政已息,没有什么比这更能重创臣下们的积极性了。
这么闹几次下来,再有政令发布,臣下们的心眼便灵活了起来,很多人都是出工不出力,反正这些政令也执行不了几天,估计就又有变化,那还费那力气做什么?
…………
李纲放心了,李破也没让他失望,第二天就安排了一个小朝会,把礼部四品上的官员都招入宫中,对即将到来的科举京试做出了符合预期的表态。
今年科举比上一次规模要大的多,而且科目也多了起来,元贞七年这一科取的进士能有九十多人,差不多是七十多人中取一个,淘汰率是非常高的。
加上之前的乡试,道试,在京试中被取中的这些真真是万里挑一,都是读书人中的精英。
李破在会上做出了指示,各科取士很多求的是务实之才,并不是文章做的有多好,字写的有多规整,看的是内容,考生从试卷中展现出来的眼界等等。
文字上的功夫再好,弄的花团锦簇一般,写出来的东西却离题万里,都不能取中为进士。
所以阅卷的考官不能有书生气,什么乡党,什么亲戚,什么人情,都给朕放在一边,一旦有人徇私,立即交大理寺议处。
毕竟这些取中的进士是要去县中为官的,要为一县百姓负责,什么都不懂,只会做文章的人能做个好官吗?
而科举的弊端就在这里,科举官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眼高手低,加上一些读书人不屑于实务,专做表面文章。
开始的时候取中的少,还看不太出来,等到科举官多了起来,政局就会渐渐从县中开始糜烂。
等入仕的开口放大,贫寒士子一拥而入的时候,也很难说是个好现象,以前生活贫苦的他们想要什么,那简直太清楚了。
于是乎打击腐败,规范官员操守也就成为了开科取士的历代王朝最为关注的地方。
唐初还不用担心这些,李破只是想要科举的根基打的牢固结实一些,别让那些糟心事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