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北雄 第1785章上书

科场弊桉到了七月间,其实已经没什么人关注了。

李破回京之后,立即召开了一场大朝会,在太极殿上宣布了与突厥盟约的条款。

此次会盟所获极丰,可以说是元贞年间了不得的大事件之一,标志着大唐跟北方突厥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平稳期。

自古以来,这也是一个非常少见的情况。

突厥人不会再南下犯边,中原王朝的朝堂之上也没了挥兵北伐的声音,两国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望向了西域方向。

在大唐召开大朝会的同时,突厥人已经发动了西征。

面对天下大势的转变,李破和他的臣下们早早便做好了准备,在会盟之中占得先机,让突厥人一步步的退让,大致上恢复了前隋时的北方疆界。

除了突出于云中草原的定襄郡之外,北五原和营州地区都回到了大唐的治下。

为此,李破连发诏令,诏曹昉率军驻守九原城,令灵州总管薛万均收拾灵州北边各族百姓。

在未来的两三年时间内,务必打散当地土着以部落形式聚集的状态,设立官府,让当地人种田的种田,放牧的放牧。

同时在那里设立四个折冲府,招揽当地各个部族的人们进入折冲府效力,完善灵州各郡县的官僚军事体系。

此时散骑常侍褚遂良上策,言曰,先华夏而后夷狄,令外族畏威怀德,以信义而抚蛮夷。

褚遂良所上之策其实就是三部分。

先华夏而后夷狄,说的是大力恢复中原之盛强,以中原腹地为体,四方边境地区为四肢,夷狄为毛发,分层次,分步骤,分重点的进行管理发展,一步步进入盛世时节。

令外族畏威怀德,则是说加强各处的军事建设,远诛不臣,使各族畏惧大唐之威,再辅以册立外族可汗,官吏等,让他们对大唐感恩戴德,再施以教化,令其为鹰犬,为大唐开疆拓土。

最后说的是以信义而抚蛮夷之策,主要就是他认为大唐要以信义为本,不能像历代王朝那样反复无常,向四方蛮夷充分的展现大唐的形象,持守信诺,才能使四方归心。

这样的民族(和谐)政策和之前李靖,范文进等人所提出的治乱之策就有了非常明显的区别。

李靖的平蛮之策在于计谋,在于攻灭人心,在当时蛮族为祸的情况下,是非常合适的举措。

如今岭南各处蛮族被打的七零八落,再也无法聚集起来就是明证,以蛮制蛮,已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而范文进在凉州献上的策略,和李靖治蛮之策有所不同,是以安抚为主,以中原之文明对河西部族进行全面的教化,并把各个部族打乱,分而治之。

这同样是依照凉州所面临的情况,而量身打造的治胡之策,同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吐谷浑人和羌人等部族已经开始陆续回迁高地,接受了大唐官府的管理,为大唐牧养牛羊。

…………

如今褚遂良再上【治四方蛮夷疏】,便是从全局出发,借鉴了历朝治理蛮夷的经验,挑着元贞七年这个关键的时间点,献上到了皇帝面前。

如果他的上书能得到朝廷的认可,褚遂良在仕途上就算是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

因为这是关于朝廷大政的范畴,一旦在朝廷议决,并得到实际上的施行,那么影响到的就将是无数人的生活,朝廷在政策方向上也会发生明显的转变。

作为政策的提出者,褚遂良亦会受益于此,为自己的为官资历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几年之后,政策的效果能够显现出来,又偏于正面,那么褚遂良自然而然便会名声大振,升迁要职将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其实不管是李破,还是朝臣,对这种有建设性,看上去也颇有远见的上书都很重视,奏疏来到太极殿,很快就发到三省议决。

宏观向的政策在议决的时候会产生很多争论,褚遂良一下就忙了起来,平时要尽到一个散骑常侍的职责,还随时随地会被三省招去问询。

虽说比以前繁忙的多,褚遂良却乐在其中,因为这对他的仕途是非常有好处的,即便他的上书最终被驳回,经此一遭,他褚遂良的名字在三省六部也算是人人皆知了。

这种大策不是一天两天能定下来的,首先就要经过朝廷重臣的审议,接下来还会在一定范围内征收意见。

一些熟悉胡事的人会被召来问答,给出建议等等。

这些做的差不多了,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才会进入到议决的程序,议决完成复又交回到门下省,由门下省的官员审理一番才能去到皇帝面前。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综合了这么多人的意见,皇帝看后很可能会发回重审,形成一个具有最大可行性的方案,再拿回到皇帝这里。

如此轮转个两三次,四五次都不奇怪,最后由皇帝盖上印玺,再交到中书,由中书发布,尚书省进行实际操作。

到了那个时候,褚遂良所上的奏疏很可能已经面目全非,可不管改成什么样子,褚遂良的功劳都不会少。

…………

反正元贞七年,大唐与突厥会盟于榆林过后,大唐的国策开始转向内政。

驻扎在代州的兵马会削减到一万五千人,恒安镇两千人,沧水镇三千人,其余人马则驻扎在马邑称,雁门,娄烦各地。

一部分一直在马邑放牧的突厥人,在元贞七年秋天,迁移到了娄烦,雁门两郡,另外还有一部分,则向西过黄河到榆林地区,为重建榆林马场做准备。

这些突厥部族被俘已经有十多年了,战事最为激烈的那些年,不少突厥人都加入到了唐军之中,实现了从奴隶到唐军将士的转变,一些人还成为了军官。

加上突厥王庭多年来也没有任何营救行动,地方官府还不断的对他们进行宣传洗脑,于是这些俘人也渐渐绝了北还之心。

为大唐建了一座沧水城,牧养了不少牛羊,更为大唐统一天下立下了很多战功,可以说是为大唐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