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6章癸字卷游说,打动
柴恪睃了冯紫英一眼,脸色冷了一些,“等你当了首辅之后再来说这等话好了。”
冯紫英也不在意。
他和柴恪交情不一般,偶尔有些出格但是并非妄言,反而能拉近双方的关系。
“我说的是实话,存之公口口声声说任人唯贤,选人唯正,但我以为还要加一条,用人唯实,光谈贤明廉正,而不讲效率能力,这就失了用人根本了。”
冯紫英毫不客气,柴恪也没有反驳。
“尤其是地方官员,都说灭门令尹,是不是该选清正廉洁的,当然该,但若是选去的人,崇尚清谈,啥事不会做,被下边人随意糊弄,几年下来,地方士绅豪强倒是交口称赞,送你一副万民匾,施施然升迁走路,可地方百姓呢?他们得了什么?你是为民做官,还是为自己的升迁做官?”
冯紫英的语气很平静,但话语里的含义却很犀利。
直指吏部选官的机制有问题,对官员考核的机制也有问题,一味把考核的方向指向地方诉讼增减、教化优劣、士绅评价好坏,更有问题。
“紫英,看样子伱对吏部的工作很有意见啊。”柴恪笑了起来。
“当然,我从不讳言。”冯紫英也不客气,“当着叶相、齐师和存之公,我一样敢这么说,吏部选官用官导向有问题,培养官员的机制也有问题,进士观政不该在七部和都察院,最应该去的是地方州府,好好学一学,观摩观摩,另外就算是进士观政结束,也该先去地方州府,去了可以干通判,干推官,干同知,但就不能干知县知州,……”
柴恪被冯紫英的话给逗乐了,“紫英你观政在哪里?翰林院吧,怎么,你过了这一关,就开始打翻天印,给后边人下药了?”
“子舒兄,你这话就更不对了,我当庶吉士,观政在翰林院,但是我干的事什么事儿?去宁夏入草原,守甘州,和叛军打得不亦乐乎,您也在啊,是我上官呢,回来之后呢?气还没喘匀净呢,又让我下江南了,一路颠簸,我那几年可真没清静过,比所有的庶吉士加起来跑的路还多,这不假吧?但我觉得值啊,增长了见识,学了不少东西也熟悉了许多下边的事情和人,真要让我在七部里边呆着,我还真觉得没意思,学不到东西。”
冯紫英的话的确不假,柴恪也无法反驳。
见柴恪不语,冯紫英也不为己甚,但有些话他还是要讲明。
“子舒兄,当下情形乃是天下之大变局,要不我们六部也不会变七部,吏部做事也要有变化才对,大周承平百年,人丁滋繁,人稠地窄的情形越发突出,可气候变化却是日益剧烈,北地歉收似乎已经成常态化,稍有不慎,便是流民遍地,……”
“你也看到了,陕西尚未平定,山西大乱又起,今年河南的情况也不是很好,若是官员目光只盯着上官和士绅,却不愿顾忌庶民百姓,山陕之乱再演,甚至在河南山东上演也不可避免,……”
“……,另外垦拓域外南洋也是必然趋势,否则人口与钱粮的矛盾只会越加突出,朝廷在这方面还没有一个统筹规划考虑,我也和美命兄、景会兄都提到过这个情况,他们也基本赞同我的观点,尤其是景会兄也表示会一力推动大周对外拓殖的步伐,……”
柴恪、毕自严、郭正域、杨鹤是官应震之下的湖广士人中的四大金刚,再晚一些的就是吴亮嗣和杨嗣昌了。
湖广士人素来和北地士人结盟,海外拓垦历来是江南商人所热衷的,柴恪没想到冯紫英也会如此坚定不移地支持这一政策。
“紫英,真没想到你的态度可和朝里许多人的看法不一样啊,他们觉得连辽东都守得如此艰难,乌斯藏的管治我们也是力不从心,连西域我们都可以放弃,蒙古人那边对我们还虎视眈眈,朝廷哪里还有余力去考虑域外南洋?”
柴恪所说的也代表了朝廷里边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和态度。
“也是大争之世,越是要砥砺前行,其实我倒是觉得辽东局面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建州女真上一轮虽然夺下了安乐州,看似攻势不减,但其实他们损失惨重,我预计两三年内努尔哈赤都只能回去舔舐伤口,好好养息了,蒙古人摊上林丹巴图尔这样一个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却又好大喜功的主儿,多折腾两回,估计察哈尔人都得要落下去了,陆地上我们现在看起来居于守势,但是很快就能实现攻守平衡,但海上,我们不能等,西夷人已经来了,原来本是我们内湖的南洋诸地,佛郎机人来了,荷兰人也来了,英吉利人也来了,我们再不御敌于国门之外,敌人就要踏上我们的土地了。”
冯紫英的话让柴恪有些动容,许久才道:“但朝廷财力怕是经不起你所说的那般陆地攻守平衡,海上锐意进取啊。”
“所以我才会和美命兄、景会兄说要以民间之力先动,我们朝廷在后边支持。商贾之力不可小觑,山陕、江南商贾加起来的财力何止亿万,关键是要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商人么,无利不起早但是一旦有利,有人说过,三倍之利,他们可以贩卖吊死他们自己的绞索,此言不差,只要商人们感兴趣,那么这只力量调动起来,朝廷便能借力,实现我们的目标。”
柴恪目光沉凝,“东番拓垦,朝廷有意设府,的确也对朝中有所触动,但你提到下一步就是苏禄吕宋,以及旧港旧地,距离就远了许多,……”
“子舒兄,你可能不清楚,现在沿海几大船厂都已经能建造西式大型帆船,这种帆船载量大,稳定性好,帆多而复杂,但借风航速快,登莱水师已经全面采用这种克拉克和盖伦船为战舰,福建水师下一步也会如此,沿海海贸商人基本上都改用了这种西式帆船,所以苏禄、吕宋和旧港那边这点儿距离都不是问题了。”
冯紫英再度补充:“吕宋和苏禄,交趾,乃至现在的东番,一年三熟之地,若是能全面开发出来,对于缓解咱们大周人丁滋繁的压力大有裨益,这一点可以压倒一切。”
柴恪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的确很诱人。
北地流民不断,表面上看起来是天灾影响,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块土地上养不活那么多人了。
只要不是丰年,那么就要面临外流的压力,因为吃不饱,一旦遇到灾年,那就只能举家流亡,被裹挟成为乱军也就顺理成章了。
冯紫英现在就是接着各种机会不断地宣扬自己的观点,你如果连自己身边熟悉的、信任的人都无法影响到,无法让他们认可你自己的观点,你怎么可能让那些陌生人认可?
这是一个锲而不舍的长久之计,但是却必须要走。
而且冯紫英也很清楚,这同样是一个吸聚力量,动员影响力的机会。
把商人们的力量牢牢凝聚起来,把土地士绅们撵着让他们向工商士绅转化,为我所用。
这样就像是一个统战策略,把盟友搞得多多的,强强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弱弱的,这样做事才能无往不利。
现在湖广这一帮子士人官员基本上都接受了自己的观点,反倒是自家本身出身的北地士人中还有不少不认可,江南士人中分化也比较到,沿海沿江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地方士绅会越来越支持,而内陆地区以土地租佃为生的士绅则是十分反感。
对这一点冯紫英也不在意,只要吴淞口船厂和证券交易所的示范效应出来,他相信很快就会吸引一大批人改变观点,无论是北地士绅,还是江南商贾,都是如此。
……
无比满足地从甄宝琛玉体抽身起来,冯紫英爱不释手,柔媚妖娆中有着几分狡黠和英武,的确和其他女人不一样,让人乐而忘返。
“还有半个月我恐怕就要返京了。”冯紫英靠在床头上,很有点儿抽事后烟的感觉。
只可惜好像烟草虽然传入沿海,但是还没有被广泛地接收,不过从段喜贵那边得来的消息,一些沿海港口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吸食这种淡巴菰,也有称之为金丝草。
冯紫英也知道这种玩意儿挡也挡不住,流行开来似乎不可避免,而且大周地大物博,远非吕宋那些地方可比,可供种植烟草的地方很多,甚至还可以返销吕宋。
“相公是要考虑妾身的归宿去处了么?”甄宝琛翻转身体,宛如一条莹白无暇的大蛇,缠绕在冯紫英身上,笑吟吟地问道。
“你真想学王熙凤?”冯紫英微微蹙眉,但又展开来,“要学就学吧你的性子倒真还和她有些相像。”
“那妾身可真要学就学一样了啊,相公什么时候给妾身一个儿子呢?”甄宝琛经过这两个月,心态已经彻底放开了,笑起来更有一股子妖媚之意,“到时候妾身还准备去天津卫拜会一下凤姐姐呢,同病相怜嘛,都是被相公抛弃了的弃妇,而且还得含辛茹苦地挣钱替相公养儿子,这天下哪里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