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临高启明 第二百二十六节 贩卖私盐

现在好歹他也是方面大员――元老院的正式成员。郭逸其实更看重后一点,方面大员现在听着威风,以后就不稀罕了:再废柴的元老,将来弄个殖民地总督干干也是不成问题的。相比之下元老才是最有含金量的身份。

“这两码事。”郭逸略过了这段伤心事,“你的算盘我知道,准备搞和平演变嘛。”他说着拉了一下系铃铛的绳子,马车立刻就启动了。

这辆马车是车辆厂专门为郭逸制造的高级豪华座车,采用四轮结构,板簧减震,车厢装修极尽奢华。在路上一露面大伙就知道这是郭东主来了。

洪璜楠热衷的以马车4S店为掩护在敌占区搞预设后勤补给点的方案因为遭到企划院和军方的激烈反对而流产。不过它的商业部分被司凯德捡了起来。

司凯德给郭逸装备这么一辆马车就是拿他当活广告用。

马车很快离开了闹市,往惠福街的“郭宅”而去。

一路上,不时可以看到穿着整齐的各色人等恭恭敬敬的站在路边,迎送郭东主的马车路过。司凯德知道,这些人都是广州站的紫氏集团下属的各家关系企业的员工和合作伙伴。他觉得,郭逸现在愈来愈像是一个日本财阀式的人物了。

惠福街的宅邸自从他们重返广州之后已经重新翻修过,郑尚洁为了充分体现“郭东主”的权势财富,把个惠福街住宅翻修得富丽堂皇。不仅各种建材水暖五金全从临高订购而来,本地能够弄到的各种优质建材也毫不吝惜的堆砌。

两人在装修华丽的“吸烟室”里坐了下来。这里是郭逸用来招待“贵客”的地方。四下非常僻静。他从柜子里取出了二瓶冰镇的格瓦斯,两人一边抽雪茄一边继续刚才的话题。

核心的话题是银子和粮食,正是为了这二者,司凯德才特意赶到广州来得。

殖民贸易部的一支东南亚商团不久前已经离开临高出发,他们的任务是探索暹罗、柬埔寨、越南等地的航道和贸易状况,顺便查看是否有当地的合作伙伴。东南亚地区的稻米一直是企划院垂涎的目标。

“……郭SIR,虽然我们派了商团到东南亚去,但是建立粮食渠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司凯德说道,“自从我们弄了个协定之后,荷兰人倒是给我们运来了不少东南亚的稻米,但是这全要靠真金白银来买……”

元老和荷兰人之间的贸易,总得来说是出超的。元老院利用广州这个窗口大量收购大明的各种特产再转手卖给荷兰人。而荷兰人销售给元老院的货物种类相对要有限的多,除了香料之外,元老院主要对大宗商品感兴趣,也就是稻米、木材和工业原料――这些是远远不能抵偿元老院的出口商品的货款的,因而荷兰人还要支付很大一笔的贵金属货币。

正是靠着荷兰人的支付的大量白银,目前临高才能支付发动机行动这样大规模的行动所需要的花费。但是仅仅靠出口的财政收入总是有限的,相比于发动机行动和工业化的巨大胃口,荷兰人和英国人为了获取中国商品而支付的货款还远远不够的。

为了向荷兰人和英国人出口,殖民和贸易部必须在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商业网络,运转这个商业网络又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仅仅在雷州一地,在高峰的时候占用的流动资金就高达三十万两。而且随着文同在雷州不断拓展甘蔗种植面积,扩大蔗糖产能,雷州糖业对资金的占用额度和时间正在不断上升。这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缺口。

如果说对欧洲商人目前元老院是出超的话,那么元老院对大明,则完全处于入超的状态。

毫无疑问,目前临高向广东出口的商品,除了一小部分是来自东南亚的转口货之外,其余都是自己制造的工业品,而从大明进口的货物,几乎全是工业原料和农产品――初级产品。单从双方的交易商品的种类和利润来看,临高-广东的贸易简直是典型的“后殖民主义贸易体系”,剪刀差大得惊人。

问题是,临高正在建设的工业体系和新社会体系,对初级产品的胃口实在太大,大到完全吞噬了剪刀差带来的巨额利润。

临高的工业产能相对还比较小,自身需求过大。拿不出足够的产能来生产出口廉价消费品,而大明的市场需求又很畸形,总体需求偏小。这都限制了对大明出口的进一步拓展。总得来说,广州站的营收增长已经变得后续乏力了。

“要再扩大进出口的规模吗?”郭逸表示担心,“现在差不多已经到了极限,如果不能在广州直接设厂生产,恐怕很难再有大得拓展空间了。”

不在当地设厂,就意味着商品和生产原料依然要千里迢迢的双向运输,也就无法进一步的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当然。轻工业企业的扩散到广东来这件事是肯定要办得,但不是现在。”司凯德点头,“你也知道,现在各部门都是24小时轮班工作,就这样下达的生产任务还排不过来,要再额外制造机器设备是办不到的。”

“那还有什么增长点呢?”郭逸问道。无烟工业这块利润丰厚:紫明楼的利润率是所有元老院直辖企业中最高的,但是这种企业没法遍地开花――消费群体是固定的。

“食盐。”

郭逸有些不以为然。诚然,食盐是元老院最初的主要资金来源,当初,正是通过夺取马袅的盐场,打开了大宗商品出口的渠道,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到现在,临高的食盐出口还是财政总监部的一块主要收入。

由于食盐贸易是归专卖局管理,和临高打交道的盐商也是直接去临高交易的。广州站只是代办一些零星业务,所以他对整个食盐贸易所知甚少。

就目前来说,临高销售的食盐全系私盐,利润是相当可观的。但是苦于销售渠道不广。目前除了海南之外只局限于广东本省进行销售。也有一部分流入广西境内。不巧的是海南海北两地由于自然条件适合,晒盐场非常多,私盐的竞争也很激烈。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海军乘胜实际控制了琼州海峡,将雷州半岛等海峡沿岸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实质上控制了海南海北两个广东的主要产盐区。这样一来,控制广东的食盐产销就成为可能。

从几个月前开始,殖民和贸易部将食盐的销售作为增加出口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决定向广西和福建大规模的出口。这两个地方都是缺盐省份,私盐贩运原本就很猖獗。打入这二个市场很容易获取高额利润。

“我们的食盐质量比其他地方好太多了。”司凯德说道,“食盐的利润很高的。而且现在我们拥有的盐场可不止马袅一个了。”

按照财政总监部的测算,一旦渠道打开,利用现有的盐场设施,即可保证每年三十万两的收入。如果进一步改进各个盐场,增加人工和设备,开发新得盐场,食盐上年收入百万两也不是梦想。

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津久大精盐厂,以五万元银元为股本,二千亩盐田作为生产设施,采用现代制盐法,日产精盐5吨,每年获利达到五六十多万元,当初的五万元资本,每年能发1万到1万5的股息。利润十分可观。

设在马袅的制盐厂的生产水平和技术,较之于1911年的久大精盐厂还要先进一些。生产出来的食盐和苏打质量很高。

殖民和贸易部的意见是,在广州设立食盐销售中心,将海南岛和雷州的盐运到这里来销售。通过广州的口岸优势扩散到整个广东和福建。

受限于马袅制盐厂的生产规模,不可能对所有控制下的盐场出品的海盐进行精制再加工,但是这样也可以拉开产品的距离。

“你知道的财政部下的所谓专卖局,不过是个空架子,只有一个元老负责而已。具体在广州的销售还是由广州站来负责执行。”

郭逸说道:“不过设在广州的话,这么公然批发私盐恐怕有点太过了。再说食盐要很大的仓库――瞒不了人的。”

“可以设在香港岛上或者更近一些的岛屿上。官府管不着也不敢管。你这里只管收钱开票。私盐贩子拿着票到香港提货――直接装船运走,我们还可以代办物流……”

“官府和其他私盐贩子怎么办?他们恐怕不会就这么心甘情愿的离场吧。”

司凯德胸有成竹:“私盐贩子没有问题,他们是我们的客户和分销渠道,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只要控制了盐场,由不得他们不听话――不然切断了货源他还贩屁个私盐。要是遇到不听话的刺头,直接咔嚓了就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