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崇祯八年 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

大捷!官军在昌平和怀柔一带大败建奴,斩杀奴贼近万!建奴残部仓皇北遁!

大捷!五省理臣卢象升、凤阳巡抚陈奇瑜率官军于寿州大败流贼高迎祥、张献忠部,贼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闯贼、献贼不知所终!

当捷报在京城内以惊人的速度四处传播时,崇祯正在乾清宫内接受温体仁为首的内阁诸臣、大小九卿、顺天府尹、六科给事中以及勋贵们的祝贺。

卢象升的捷报用六百里加急于昨日送达,但被崇祯刻意压下,等着和勇卫营击败清军的捷报一并对外宣扬,战果虽有所夸大,但也是为了提振士气而为。这两场大捷的到来,足以安抚民心,并让很多对局势悲观之人振作起来。同时也会极大的提高大明官军的士气和勇气,在往后的战场上更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阿济格率部撤离昌平后往东而去,妄图与谭太部合兵一处,打下怀柔、顺义,大肆抢掠一番再行北撤。

大军离开昌平往东只走了二十里,便碰到从东面败退回来的谭太部。

原来当谭太得知大股明军骑兵从西而来时,便立即组织镶蓝、两红旗以及剩余的正白旗清军准备反冲锋。谁知道宣府仅存的千余步卒不顾生死扑了上来,清军前后受敌,谭太只得命前部上马准备迎敌,后部则下马与明军步战。勇卫营参将徐瑾率三千骑兵从西面冲击,参将王怀恩率一千骑兵从东而来,宣府步卒让开冲锋道路,明军两面夹击。

由于清军行军已久并未进食,加上与宣府军激战多时体力已尽,那再经得起大股骑兵的冲击。更何况勇卫营大部分骑兵都着铁甲,而清军基本是皮甲和棉甲,在甲具上已经吃亏甚多,最终在丢下上千具尸体和伤兵后,由谭太带着仓皇西窜,直到遇上阿济格。

阿济格在听完谭太的简单回禀后,看着东路败军低落至极的士气,果断下令出居庸关北返。东边明军骑兵可能在暂时歇息过后就会赶来,昌平城下又屯有重兵,若是明廷早就针对自己,说不定别的明军也正在前来的路上,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清军虽败不乱,后阵有正白旗三千骑兵断后,大军出居庸关后折而往东,最后出四海冶所关隘返回盛京。勇卫营骑兵虽然赶至,但见清军阵型严密,无法冲击,遂尾随至居庸关后折返。守关将士的遗体自有兵部派人收敛,并会召集民夫修补破损的边墙关口。

卢象升和勇卫营的战况奏报已经在内阁传阅过,阁臣们都知道这两次大胜基本没有水分,战果确实辉煌。

温体仁向来冷峻沉肃的脸上也出现了众人从未见过的笑容,他出列弯腰拱手大声奏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理臣卢某沉毅果决,凤阳巡抚陈某机谋善断,各路官军皆奋勇争先!至此两战大获全胜,此全赖陛下识人之明!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次辅王应熊也出列奏道:“启奏陛下,接连两场大胜乃我皇明久违之喜!老臣以为,两场大胜中尤以寿州之战为重!理臣卢某、抚臣陈某二人,以文臣之姿率兵剿贼,取得自流贼祸乱时起,至今前所未有之大胜!老臣以为,此二人实为文臣之荣光!还望陛下下旨嘉奖,促其再接再厉,挟剩勇之势剿灭残寇,以固大明江山!”

王应熊当然知道建奴比流贼战力更强悍,对大明的威胁更大。单说朝廷每年投入辽东数百万的粮饷数额,就足以说明建奴的威胁有多大。他虽然嫉恨卢象升和陈奇瑜能取得如此战果,但二人毕竟还是文臣,所以要多多褒奖。勇卫营虽然大败实力强劲的建奴,但谁让你们没有文臣督阵来者?文臣最不愿看到武将的崛起,在他们眼中,那群粗鲁无礼的丘八不配与读圣贤书的文人们并列朝堂。

辅臣张至发出列奏道:“臣赞同首辅与次辅之言!卢某、陈某实为我辈文臣之荣耀,还望陛下明发圣旨,大力褒奖二人!”

其他文臣也都纷纷出列祝贺,言辞间多为夸赞卢象升、陈奇瑜运筹帷幄,指挥有方。

文臣中唯独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沉默不语,手抚长髯似有所思。

至于朱纯臣为首的勋贵们,要么与己无关,到这里只是为了捧捧场,刷刷存在感的。因为不管是勇卫营还是其他各路官军,都没有他们的亲信在内,日常也无孝敬,我凭啥要给你夸功?要么如阳武侯薛濂等人,因为平日存在感太低,如此大场合贸然出言,说不定惹得文臣们群起而攻之,所以干脆闭口不言。

崇祯待群臣说完,遂笑着开口道:“骤闻两场大胜之下,朕亦是心喜不已!经此两役,内忧外患之势稍减,官绅士民之心略定。此间既有卢、陈二卿谋划指挥之功,也赖官军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之力!更有诸位臣工日理万机之勤!众志成城,朕心甚慰!此次大胜,有功人员必当重赏!卢象升率军征战经年,屡败贼寇,着加左都御史衔!望该员不负朕望,率部继续追缴贼寇,朕甚期之!凤阳巡抚陈奇瑜上任未久便立此殊勋,着加左副都御史衔,晋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梳理漕运之事!阵亡伤残将士亦当妥善收敛安置,此事交由兵部处理,杨卿拟定方案,上报内阁后交司礼监用印,明发天下!杨卿,你初任本兵,部事可能略有生疏,可多咨询左右侍郎,共同办好兵部事宜!”

杨嗣昌出列施礼接旨。

月前,兵科给事中常自裕以本兵栋尸位素餐,久居高位却无一策供圣上裁断,致使流贼建奴日见势大为由,上书弹劾兵部尚书梁廷栋。崇祯将奏本明发,交由内阁议处。温体仁一猜便知皇帝已对梁廷栋生厌,不然也不会将弹劾的奏本明发,于是力主罢免梁廷栋,然后从文臣中择知兵者代之。梁廷栋确实平庸无能,加上平素畏惧皇帝,朝见时畏畏缩缩,为众人所不喜。于是内阁统一意见后,将罢免本兵的票拟附在常自裕的奏本上,交回司礼监批红后,梁廷栋终于光荣下岗。

杨嗣昌之父杨鹤本就是资历深重的老臣,虽被崇祯以失机之罪名派锦衣卫逮治入狱,但其在朝堂之上甚有人望。再加上杨嗣昌颇负盛名,最后在崇祯的授意,温体仁的举荐下,杨嗣昌顺理成章的接任了梁廷栋的位子。

左都御史李邦华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臣曾便装亲往昌平城头观战,亲眼所见战场之酷烈,官军将士之奋勇,就此方知战阵之事并非臣等所思之易也!勇卫营官军勇悍善战,主将指挥有方,实乃大明不可多得之强军也!但臣回返之后,思虑甚深,心有一忧以致彻夜难眠!”

说罢看了勋贵之列一眼。

崇祯连忙配合的问道:“卿所言极是!战阵之事并非奏本所言之简单,非亲历不可轻言!卿有何疑虑但讲无妨,此时尽可畅所欲言,朕知卿非言之无物之人!”

李邦华拱手道:“臣所虑之事事涉京城安危,但请陛下思之!臣观勇卫营虽具无敌之姿,将士亦是号令严明,但最兵员甚少乃其最大缺憾亦!”

朱纯臣闻言心里一动,李邦华这个老贼此言似有所指。

李邦华继续道:“臣远观奴贼此次所张旗帜,仅有八旗中三面(满洲正白旗,蒙古正白、镶白、汉军旗,他不知道还有镶蓝、两红旗也有参与),人数也将将过万,但其势森然,隐有精兵之像,实乃我大明之劲敌!”

崇祯赞同的点头道:“卿有所不知,此次建奴入寇不仅你所言之数旗,勇卫营击败之东路奴贼亦有别色之三旗,卿继续讲!”

李邦华拱手逊谢后接着道:“我勇卫营此次背靠城墙,依仗城头火炮之威、所用火器之精良方才大败奴贼。可若是与其野战,臣虽觉勇卫营也能胜之,但亦是惨胜!依勇卫营仅万余将士之数,惨胜之后还余几多?建奴要是八旗俱至,京城之安危仅靠勇卫营乎?”

众臣闻言都陷入思考之中。各人都曾遣人观战,回返后也都言及大炮之威势,火铳之犀利,官军之勇悍,言辞中都对建奴有轻视之意。但李邦华今日之言切中要点,官军之胜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取得的,但建奴善战是人尽皆知的,官军今日依托城墙取胜,那要是以后野外与之遭遇呢?这次八旗要是若崇祯二年般聚集重兵来犯,勇卫营这万余人能抗得住吗?

崇祯赞许的点头道:“卿能不避凶险亲临战阵观之,胆气之盛值得夸赞!朕亦知勇卫营兵员过少,虽能战,但经不起损伤。但京畿附近可战之兵只有此万人,卿有何良策?”

朱纯臣忽然明白了,人家这是演戏给他看呢。一个说勇卫营能打,但人太少,一个说没办法,就这么点人了。谁不知京城还有一只大兵?人家这是要对京营动手啊!

他虽然明白了这点,可也知道京营糜烂到何种程度。京营名义上有数十万人马,可能拉得出去的仅有数万,且还是日常很少操演的兵卒,对上昌平的八旗兵,胜是不可能胜的,至于败到什么样子,天知道。

急切之间朱纯臣想不出怎么应对之法,只能见招拆招,看情况再说。

李邦华诧异道:“陛下难道忘记京城还有一只大军不成?京营数十万兵马不堪用否?”

崇祯心里憋不住想笑,李邦华这演技放在后世绝对影帝级的。王承恩昨夜去李邦华家,将皇帝欲整顿京营一事说明之后,正直敢言的李邦华当然不胜欢喜。他早几年便曾上本崇祯,历数勋贵掌控京营之弊端,力主文臣督军,彻底革除旧有痼疾,打造一支能护卫京师的善战之兵。可原先的崇祯顾虑重重,生怕得罪成国公等人,直接将他的奏本留中,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现下知道圣上欲借这次官军大胜之威,将京营掌控权拿下之后,自是全力支持,然后才有了今日从胜仗延伸到京营的话题。

崇祯目视朱纯臣问道:“成国公久掌京营,朕亦想知,京营堪用否?”

朱纯臣无奈之下出列奏道:“臣与襄城伯提督京营数载,不敢说日日操训,但也是勤勉尽职。京营战力尚可,与勇卫营相比差之一筹。”

兵科给事中常自裕出列,对朱纯臣行礼后开口道:“下官敢问国公,京营三十万兵额,现今实有兵员几何?有传闻京营空额过半,每年朝廷按人头实拨大笔钱粮,都落入何处?巨量甲具器械何在?还请国公教我!”

常自裕的一连串质问让朱纯臣恼羞成怒,他踏前一步,戟指常自裕喝道:“你一个小小七品官,难道不懂上下尊卑?尔有何资格质问本国公?”

常自裕冷笑道:“某些人世代享大明荣华两百年,值此大明困顿之时,不思报效圣上及朝廷,反而我行我素,贪墨不止!致个人私利于国家之上!下官虽品级低微,但眼中亦容不下此等蟊蠹!”

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本奏本,转向崇祯行礼后大声道:“臣兵科给事中常自裕,劾成国公朱纯臣、襄城伯贪墨粮饷、役使士卒、倒卖军粮等十三条罪状!奏本在此,恭请圣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