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落座后,卢小闲开门见山道:“不管明里暗里,这些日子咱们也打过不少交道,你们或多或少对我也应该有些了解了。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也不用遮着藏着了!”
郭勤点点头:“卢公子,之所以斗胆请你来,我和慕容门主也正是这个意思!”
“那好,你们二位谁先来讲,我洗耳恭听!”卢小闲做了个请的手势。
“还是我先来吧!”郭勤目光忧郁,声音有些低沉,“这事还要从当年大非川之战说起!”
当年,薛仁贵征发吐蕃,虽然打着“逻些道”的旗号,貌似将矛头对向了吐蕃的国都,但其真正目的,还是帮助吐谷浑复国。至于所谓的“逻些道”,用意无非是恐吓吐蕃,以此为名召唤吐谷浑故民归降,鼓舞大唐军队将士的士气。
高宗专门下了密旨,让吐谷浑流亡国王慕容诺和弘化公主随大军一同前往。高宗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待薛仁贵打败吐蕃后,直接让慕容诺接管吐谷浑国。
由此看来,高宗对此战可谓信心十足。高宗之所以对此战如此有信心,就是因为薛仁贵是此战的主帅。
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少有大志,文武全才,一应征入伍就崭露头角,在高丽战场上英勇救主,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人冲开敌方二十五万人的战阵,还用三箭摆平十三万敌军,奠定了唐朝第一猛将的名节。一生英勇善战,凡四十年的作战生涯,没有犯过一次军事指挥上的战略性错误,是大唐不可多得的战神。
更重要的是,薛仁贵还是高宗的救命恩人。
高宗即位不久,大唐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一时狂风暴雨,水流遍地,山洪暴发,连天子所居住的地方也不放过。
水龙王发怒,大地也要颤抖。水冲到皇帝休养生息的玄武门,并没有给人间真龙多少面子。在这关键时刻,玄武门的守将居然大限临头各自飞,就恨老妈少生了两条腿,什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金科玉律全他妈见鬼去吧,命都没有了还保护什么狗屁皇帝。
这时候,薛仁贵如天神一般出现了高宗面前,他勇敢地爬上门框登高一呼,通知还不知水势如何的高宗皇帝快快逃命。
一言惊醒梦中人,高宗立马爬上高处,刚一上去洪水已经撒泼狂奔到脚下了,好险呀!就因为薛仁贵的提醒,高宗捡回了一条命,薛仁贵成了皇帝的救命恩人。事后,高宗还专门高兴地送一匹宝马给薛仁贵。
正因为这些渊源,高宗对既是恩人又是大唐军神的薛仁贵,抱有极大的期望。在高宗他看来,只要薛仁贵一出马,吐蕃人立刻就会屁滚尿流的望风而逃。
若慕容诺和弘化公主没有随大军一同前往,以薛仁贵的能力和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就算进攻无果也不至于落败,可事情坏就坏在了慕容诺和弘化公主身上。
薛仁贵的作战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一方面占据乌海城要冲,阻止吐蕃军队北进,一方面通过在吐谷浑故地的一两次歼灭战,消灭或驱逐吐蕃的军事力量,为吐谷浑复国创造军事条件。
高宗让慕容诺和弘化公主跟随大军一同进发,还有一层用意,那就利用他吐谷浑国王的威望和号召力,让吐谷浑部众帮助大军一同驱逐吐蕃人,只要吐谷浑复了国,下一步就可以与吐蕃以谈判的方式解决吐谷浑问题了。
吐蕃吞并占据吐谷浑已经七年时间了,在钦陵的亲自经营下,这里已被经营成为吐蕃重要的战略重地。实际上,吐谷浑故地的民族渊源和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当地民众之心必定倾向于吐蕃而不是大唐。
高宗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还做着当地百姓渴望吐谷浑复国的梦想。他一厢情愿的想当然,为最后大唐兵败埋下了伏笔。
由于唐朝发兵突然,相对于十万唐兵,吐蕃驻扎在这里的约三五万人马并无准备,只好仓惶逃走。所以,乌海一仗,便是围绕着全歼这股吐蕃力量进行的战斗。
薛仁贵的战略构想是,他亲率两万精锐唐军向乌海进军,占据乌海城要冲,一方面堵住了吐蕃军队北上增援之路,一方面截断了这股吐蕃军队南逃之路。
然后,郭待封率主力部队约五万绕道迂回,将吐蕃军队驱赶至暖泉,并在此将吐蕃军队包饺子,一举歼灭。
之后,除留有一部分军队扼守乌海关口外,其余队伍东归北上,北上力量继续肃清吐蕃残余势力,而东归力量将返回大非川,成为维护吐谷浑复国的军事保障。
由此,薛仁贵令其余的两万人马在阿史那道真率领下,于大非川构筑工事以屯辎重粮草。
在此,薛仁贵已经犯下一个巨大的错误,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了严重的后患,那就是以为在吐谷浑故地的吐蕃军队,主力人马就是这些,岂不知在大非川附近,吐蕃能迅速的集结到约二十万的人马,与唐军展开决战。
这些人马就是全民皆兵的吐谷浑人,他们将在吐蕃人的率领下,与保护他们国王复国的大唐军队英勇作战。
慕容诺与弘化公主待在大非川,等着前方薛仁贵胜利的消息。就在此时,有三百名前吐谷浑精壮男丁前来投奔慕容诺,声言要保护他们的国王。
慕容诺失去国家已经很久了,现在居然有自己的子民前来报效,这让他激动不已,当即便收留了这些吐谷浑人。在他看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吐谷浑人效仿这些人,源源不断的来投奔他。
当时,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都觉得将这些人留在身边有些不妥,但经不住慕容诺和弘化公主的苦苦哀求。不管怎么说,他们俩也是皇亲国戚,不能一点面子也不给。再说这些吐谷浑人数并不多,多派些人监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