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拆分清理
军官们喝了不少酒,可脑子却还有最基本的清醒。刘钰用封妻荫子、封爵升官作为鼓舞士气的手段,在这种场合也是最直观最有效的。
不过军官们也知道,日后是否还有机会封爵,不用看将来,只看一年之内就好。
这一次征倭之战,倭人赔了不少钱。如果朝廷真有下南洋之意,肯定是要投钱造舰的,军舰这东西不是一年之内就能造出来的,单单是准备木料就至少需要三年时间阴干。
倭人赔的那点钱,距离刘钰说的“英荷合计40万吨吨位的战舰”还差得远。吨这个单位他们已经熟悉,只说两千斤算是一吨,也方便海军内部交流。
一吨军舰的造价,就是在100两到150两之间,大顺造的前两艘战列舰吨位花费都比这个价要高。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很多地方花了冤枉钱,等于是氪金买经验。
军官上下都看好的74炮战列舰,排水在1500吨左右,单单是造价一艘就要20万两白银。这还是用铁炮,若是追求完美用更防锈蚀的铜炮,造价还得继续涨。
定员650人,算上实习生制度下登船的实习生等,得有750人。平均一下军官、水手的军饷,一年也得3万两白银。再算上海军的伙食、酒水、又得两万两。
每年训练的火药、炮弹、折损的帆布、桅杆;每年一次的进船坞整修、刮船底的藤壶贻贝;就保持现有制度不变、训练量不下降的情况,一年又得将近七八万两银子。
折算一下,造一艘战列舰,第一年就得花费大约35万两白银,日后每年还得照着几万两左右的维护、训练和军饷。
明末袁崇焕坐拥四镇,15万兵、8万匹马,一年也就480万两。威海这些年造船、养兵、练兵花的钱,使使劲就要超过辽饷了,而现在也才不过两艘战列舰,剩下一大堆都是巡航舰。
征倭赔的这点钱,就算全投给海军;就算每年垄断贸易的税费都做海军军饷,实际上也就能养6艘战列舰、外加一堆必要的巡航舰、通信舰、和运兵船。
海军不打仗,就是赔钱货。
造的越多,赔的越多。
而且这玩意还不像陆军一样可以喝兵血,喝多了兵血,水手暴动也是常事,出了海直接弄死军官去当海盗逍遥快活去,弄艘74炮战列舰当海盗,岂不美哉?
只要造了,朝廷就得不断投钱,一分钱都不能少。
当海军还有没有前途,一年之内就能见分晓了。
前些日子流言蜚语满天飞,人心惶惶,有说刘钰回京城被扣是因为朝廷认为海军无用当废弃的、有说之所以换将是怕海军自成藩镇的、有说打完倭国海军就要裁撤的。
今日这顿饭,总算是把这些谣言澄清了。
刘钰既表了态,军官们也就安了心,纵有别的想法,也得等一年再看看了。
朝廷怎么折腾都无所谓,他们也看不懂。
但若是一年之内船台上没有一艘大舰,一些人已经琢磨着赶紧找退路吧。
大宴散去,李欗感激刘钰帮着他定了海军的军心,又私下里请了刘钰喝茶,说是请教一些事情,实际上却是在跟刘钰解释一些事情,以免出现误会。
这些日子喝多了日本那边沿用唐时的茶沫子煮茶法,今日喝上一杯清茶,说不出的畅快。
刘钰也没主动说话,既是李欗邀他品茶,定是有事,自己也就没必要先问。
“父皇有意重建安东大都督府,又恐藩属惊诧,是故改名为护藩都护。驻釜山,总领釜山、对马、日本、鲸海等地的防御。”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王道过于柔仁、霸道过于强横。是故这护藩都护,也是一文一武。文者处置朝鲜、日本礼仪接待;武者负责监视朝鲜、日本,提防倭寇之乱再起。”
“陆军不必在釜山常驻,只留少量守卫棱堡、炮台的即可。主要还是海军负责。父皇之意,以为海疆万里,不能只驻京畿门户。是故要重分管辖,设置京畿海防都督,管天津卫、旅顺口、威海等事务。以旅顺、威海为门锁,锁住渤海,此重地也。而釜山、鲸海、日本这边,也需选一个懂海事、通贸易之辈,以免礼政府的人不知海事、贸易,只知仁者王道,以致受损。”
“再者,父皇也说,这一次算是真正知道了朝贡到底是怎么回事。掩耳盗铃太久了,得了赵百泉的上书方知,原来这世上有两个朝鲜。一个是大家站在京城里想象出来的朝鲜国、一个是真正正正在汉四郡旧地的朝鲜国,完全不一样。”
“若只有文官,多半会指责这不守礼、那不合义,反倒容易使得藩属心惊,以为竟要郡县朝鲜,寝食难安。是故这护藩都护一职,还是以武者为正、文者为副。盯紧倭国,监督朝鲜。”
这些旨意是直接给李欗的,刘钰也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无非就是现在海军要正式化了、要有官职了,那么提名、选拔的恩德,那就交给李欗,而不是他刘钰。
到时候一边是师生情谊、一边是知遇简拔之恩,总也能分掉一些刘钰在海军里的威望。
至于拆分海军,也确实该拆。
京畿重地自要守卫,鲸海、江南、广东等地,也都需要海军守卫,看来皇帝是真的对旧水师彻底绝望了,也真的不放心将朝廷的财税重地、距离西洋人最近的南方,交由旧水师守卫。
京畿海防都督,不用想,肯定是留给李欗的。用旅顺和威海做门锁,总部放在天津,这脑子也是够用的。
至于这个驻釜山的护藩都护正使,看来也是想把简拔知遇的恩德交由李欗。想通此处,刘钰放下茶盅,笑道:“此事,殿下自决。陛下问的是殿下,非是在下。”
李欗亦是笑笑,又道:“事虽如此,可我毕竟阅历不足。简拔一事,唯才是举,军官中才气能服众者,无非就那么几人。”
“驻节釜山,气候宜人,又管贸易诸事,可谓是美差。若论才能道德,我本欲向父皇举荐米子明。但鹰娑伯也言,好钢当用在刀刃上。此人才能绝伦,治军严谨,又是鹰娑伯故旧之交,自小为伴当。”
“鹰娑伯虽入京了,但依旧有经略南洋之心,日后若是下南洋,朝中必是要用鹰娑伯的。而且我知道米子明往瑞典时候,鹰娑伯也派人前往了广东考察海港,又招募了不少闽粤水手。”
“鉴于此,是以我便没有举荐米子明做这护藩都护使,而是举荐他往广东。”
李欗略微解释了一下,有些事不解释清楚,容易产生一些隔阂。
驻扎釜山,确实是个美差,商贾贸易、气候宜人,若非朝廷定下一文一武,武者先从海军中挑选,只怕朝中围绕这个差事就要先抢破头。
反倒是闽粤之地,一切草创,海军绝大多数又都是京畿、胶辽等地的人,闽粤气候炎热,而且现在军港之类也都没有,着实不如在釜山舒服。
米子明又是刘钰的心腹人,举荐去哪,代表着李欗的一种态度,也是因此才怕刘钰误会,若不说开,日后万一有了隔阂,那就不好了。
但这种可以明说的东西之外,还有更深的考虑。
李欗自己也有自己的幕僚,虽然现在还没封王,但愿意投效的幕僚还是很多的,也不乏有本事之辈。
对这件事,幕僚心腹们和李欗商议之后,觉得这件事与其说是天子的信赖,倒不如说是一次考验。
驻釜山的都督,确实是美差,但也正因为是美差,所以也就少了日后的很多功劳。
其实这个职位,最适合的就是安给米子明。
如此一来,第一显得天子信任、君臣和睦,将肥差给了刘钰的心腹;二来也显得李欗心胸大度,不会对刘钰旧部有什么不信任的想法;三来也可以慢慢清除刘钰在海军中的势力,给个美差,没有再立大功的机会,日后慢慢撤换就是。
但这是站在内部勾心斗角的角度上去考虑。
幕僚们分析了一下,觉得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为了李欗能控制海军,天子完全可以直接询问李欗,认为谁人是否适合担任某职。
这样既可以保证知遇之恩在李欗身上,又能不至于出现什么意外。
可皇帝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问李欗,让李欗举荐,并没有提出任何一个人名。
再或者,如果想要彻底清除刘钰在军中的影响,还有另一个更稳妥的办法。
现在只要大建海军,分管掌军的,终究还是刘钰的门生。
不管选谁,都绕不开,除非不想要海军了,搞一群科举出身的人来管,那还不如也别投钱了,直接一把火烧了舰队和船厂,还省维护费。
所以想要清除影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拖。
把刘钰调入京城、将刘钰的心腹全都扔枢密院参谋部去养老。等到之后的一些军官生都和刘钰没有了关系,而都是如同科举一样的天子门生,由天子授剑予职,再入职海军,那么刘钰的影响就彻底消散了。
可是朝廷这意思,怕并不是这样,而是流露出了对水师无用、海军替代的想法,很是急切。
那就只能有一个可能了。
天子心有雄壮,可是年事渐高,想要趁着还没有老迈之前,继续开拓。至于刘钰的威望和在军中的势力、影响,天子自信可以掌握。
既然天子有雄心,那么作为雄心之器的海军掌器人,就不能是个懦懦只会琢磨勾心斗角的人,而是要表现出一股子为公壮志的态度。
李欗是没有继承权的,让李欗管海军,应该还是希望李欗锐气进取,搞平衡之类不该是李欗要考虑的。
这种态度,就要在这一次举荐上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