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举汉 第433章 坚韧

第433章坚韧

刘备右肩裹着的厚厚一层麻布,已完全被鲜血浸透,令人触目惊心。这是他今日率骑冲击刘景中军时,被敌人长矛所伤,伤口极深,险些废了他整条手臂。

可即便受了如此严重的伤势,刘备依然神色自若,和张允商量对策,仿佛没事人一样。

刘备戎马十余载,受伤无数,当年他随青州从事进讨张纯时,被贼军重创,靠装死捡回一条命,后来修养许久才康复。相比之下,这点伤又算得了什么?

张允叹道:“今日一战,想必刘豫州也见识到了刘景小儿的厉害,当能体会我等的难处,此前州军连战连败,非我等无能,实在是荆南贼众骁勇难当。”

刘备、关羽、张飞一时皆哑口无言。

古人云:“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他们刚刚被刘景打得灰头土脸,狼狈而逃,自然缺少底气。

张允接着又道:“刘景小儿少时便心怀异志,折节力行,骗取名誉。江、湘之人多仰慕其名,甘愿效死,是以荆南贼众,忠勇无畏,实乃虎狼之师也。”

见张允似被刘景吓破了胆,刘备开口说道:“贼军固然精勇,亦被我击破左军,杀伤甚多,贼军仅惨胜而已。我军虽败,仍有近万人,据守宜城,足以自保。《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刘景若驱两三倍之兵,强行攻城,必不能克。”

张允吹捧道:“刘豫州乃天下英杰,用兵老矣,我不及也,城中防务,就拜托刘豫州了。”

刘备微微颔首,答应下来,之后两人又聊了许久,直到夜幕降临,才结束会谈,刘备起身告辞,带着关羽、张飞匆匆而去。

返回驻地,刘备并未入舍休息,而是巡视营中,安抚将士。

今日一战,不但刘表赠送给他的三千士卒亡失七八成,就连跟随他南征北战十余载的六百旧部,亦折损大半。

将领也多有死伤,最令他痛心的,莫过于陈到陈叔至的战死,其人忠克刚毅,有勇有谋,乃是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当逃回的步军将士带回陈到战死的消息,刘备忍不住潸然落泪。

刘备并不是一个爱哭的人,因为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他这些年流过的血,远比泪要多得多,由此可知他内心的悲痛。

从营中出来,回到住舍,刘备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萎靡下来,他呆呆地跽于坐榻上,直视着案上明昧不定的灯火。

关羽、张飞皆默不作声,默默相伴左右。

刘备之所以应刘表之请,南下击刘景,除了“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急于改变现状。

刘表将他安置在新野,抵御曹操,和当初陶谦让他驻守小沛,防备曹操,简直如出一辙。

可刘备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公孙瓒擅自任命的平原国相了,而是名闻天下的左将军、豫州牧。

刘备自然不甘心再做棋子,新野夹于曹操、刘表之间,注定无法施展,只能另辟蹊径,环顾左右,唯有荆南适合发展。

为此,刘备曾主动提出,愿为刘表南下征讨刘景,不过刘表心里对他十分猜忌,没有答应。

今年以来,刘景举荆南之众,跨江北上,短短数月间,攻占江陵,席卷大半个南郡,大有一举吞并荆州之势。刘表终于怕了,不顾病重,急召刘备,卑辞厚礼,请他南下讨伐刘景。

刘备自觉机会来了,只要击败刘景,他就能够趁机将手伸进荆南,若是杀死刘景,平定荆南将变得更加容易,以刘表病重,刘琮懦弱,根本钳制不住他。

当他整合荆南四郡,以为讨贼之资,或许刘表已死,届时他未尝没有入主荆州的机会,毕竟同样的事已在徐州上演过一次。

刘备如意算盘打得响,可惜却偏偏算漏了刘景这个关键。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荆南一直被中国视为蛮荒之地,古往今来从未出过什么显赫人物,谁能想到,荆南这方浅池,居然能够养出刘景这么一条蛟龙来。

今日一战,刘备可谓是一败涂地,不但自身部曲折损大半,图谋荆南的计划亦宣告破产,只能继续充当刘表的棋子。

对未来,刘备心中满是迷惘,看不清前路、看不到希望……

刘备情绪低落了一整晚,不过到了第二天,他又重新振作起来,这就是他的性格,越挫越勇,百折不挠。

接下来两日,刘景军闭营休息,直到第三日,才有动作,他们并没有急着修造攻城战具,而是跑到宜城之西另立营垒。

刘备、张允不禁一头雾水,猜不透刘景的具体打算,不过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刘景军居然在筑堤截流夷水,并驱使民夫挖掘引水长渠,直指宜城。

刘备、张允皆大惊失色。

张允虽然才能平庸,但到底出身大族,通读兵、史,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鄢之战,只是之前未作联想,如今见刘景筑堤蓄水,明显是想学白起,当即破口大骂道:“刘景小儿,向以‘仁义’自居,没想到心思却如此歹毒,竟要效法白起,水灌宜城!如今正值季秋,尚处于丰水期,大水一泻,不光我等,就连宜城数万百姓,亦将死无葬身之地。”

然而嘴上叫得凶,张允心里却是不由为之胆寒。

既然刘景决定水淹宜城,那继续坚守宜城,就是坐以待毙。

而现今城中兵仅七八千人,加之新败,士气低落,主动进攻刘景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守又守不住,打又打不过,现在唯一的活路,就是在刘景军决水灌城前,弃城而走。

刘备本就是客将,知事不可为,亦心生退意。

未免夜长梦多,两人当即决定,今夜鸡鸣前,便率兵北返。

宜城以北十余里有邔国(县),然而邔国距离太近,并不保险,两人打算越过邔国,直接退到百里外的中庐,那里也将是襄阳的最后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