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风雨大宋 第51章 战俘就是战俘

李逍坐在筑起半截的土垣上,嘴里叼着一根枯草,怀中抱着腰刀,垂着的腿摆啊摆的,显得格外逍遥。已经进入春天了,大地慢慢开始露出青色,昨天在角落里,甚至还看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卒,李逍数年前进入营田务,又选入厢军,跟着杜中宵一路打到这里。

可惜天生不是打仗的料,也没有学习的脑子和兴趣,直到现在李逍还是一名普通士卒。随着大军立了许多军功,奈何考了几次也做不了军官,李逍就没那个心思了。用杜中宵的话说,像李逍这种实在不适合在军中发展的人,等到有了新兵,便就除役回营田务,过自己的小日子好了。他们立的军功,到时全部折现,算成钱拿回家里,不白来一趟。

李逍迎着吹来的春风,想着回到家乡的日子。营田务分得有房有地,自己多了一笔钱,可以选个好人家讨房媳妇。打打杀杀的生活不适合自己,还是耕田种地,闲时与三五好久痛饮一番才适合自己。

正在这时,突然传来打骂声,惊醒了李逍的美梦。

转头看过去,原来是自己看管的战俘,不知发了什么神经,两个人打骂起来。

从墙上一跃而下,李逍大步过去,手按腰刀,厉声喝道:“不好好吃饭,你们两人何事争吵?”

一个粗壮的党项战俘指着地上的瘦弱战俘高声道:“这厮硬要来分我的饭,不打能行吗?!”

李逍看了一眼地上的人,身体瘦弱,一双眼睛倒是犀利,死死盯着眼前的人,神情倔强。

不理粗壮汉子,李逍指着地上的人道:“你叫什么名字?起来说话!”

那瘦子从地上爬起来,向李逍行了个礼,道:“小的丁效忠,本是灵州汉人,党项叛宋,被掠为家奴,辗转卖入番部,与人为奴,被点作辅兵。前几日大败,做了战俘。打我的这个人,名为廼来友谅,是廼来部的正兵。今日朝廷运了粮草来,发给我们些粟米,吃点好的。不想做饭的人把粟米煮了,只给这些正兵吃,不给我们辅兵吃!以前党项军中受他们欺压,现在大家都是战俘,凭什么还如此!我是汉人,吃的还不如这些番狗,就是不服!刚才与他争,打不过他,也无人帮我,太尉评一评理!”

李逍参军多年,第一次被人叫太尉,嘴上虽然不说,心里还有些美滋滋的,问廼来友谅:“你们就是为些事争吵吗?哪个做饭,站出来!”

廼来友谅道:“我们自来是这种规矩,纵然打仗败了,规矩不能改!”

李逍懒得理他,高声道:“哪个煮的饭,快快站出来!”

旁边一个瘦瘦的中年人走出人群,向李逍拱手:“太尉,今日是小的煮饭。”

李逍道:“发米的时候,说得明白,粟米与大麦一起煮了,你如何不听?”

中年人道:“廼来大人吩咐,粟米单独煮,由正兵分食——”

李逍上上下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口中啧啧道:“你们今日做了战俘,不听管的人吩咐,反倒听什么廼来大人的,真是讨打!站一边,收拾了别人我再找你!”

说完,对廼来友谅道:“刚才发米的时候粮草官说得明白,这米是搀到大麦里,众人分食。你怎么就敢自作主张,单独煮了你吃?战场上捡了命来,何不珍惜?”

廼来友谅道:“太尉,我们所有人都如此,又不是只有我这里。别处一样,都是单独粟米煮了,正兵分食。我们自来这样的规矩,粟米精贵,这些猪狗不怕吃坏肚子?我该杀,其他人难道都该杀?”

一边站着的煮米的中年人小声道:“太尉,廼来大人说的对,我们处处如此,小的问了才做的。”

李逍觉得稀奇,心中不信,但他们说得言之凿凿,又不像假的。转身对着另一边高声道:“史家哥哥,若是有闲过来一趟,问你些话!”

那边看守战俘的史五郎高声答应,快步走了过来。

李逍指着附近几人道:“我听他们说,今日发了粟米,党项人不听吩咐,单独煮了,给他们这些正兵吃,不给辅兵吃。你们那里是不是也是如此?”

史五郎道:“哪个管他们怎么吃饭?我过去看看,回来告诉你。”

转身跑回去,不多时回来,对李逍道:“那边也是一样的,只是没有人闹事。”

李逍道:“此事不妥!这些人既做了战俘,自然就该听我们吩咐,以前的规矩守着还得了?哥哥帮我看一下,我这便去报指挥使,听上面吩咐。”

饮了几杯酒,包拯派去取带的新鲜水果的人回来,捧了些桑椹和柑桔放在席上。包拯道:“初春虽有些菜,路上携带不便。柑桔是东胜州本就有的,桑椹是内地火车运来,大家尝一尝鲜。”

十三郎看着红艳艳的桑椹,口中连道:“好,这个好!在随州不觉得,现在才知是人间美味!”

正在这时,杨文广军中的指挥使田海快步进来,叉手道:“经略,战俘中出了事情,末将不知该如何处置,特来禀报!”

杜中宵放下手中的酒杯,问道:“什么事情?今日特意给他们发了粟米,得陇望蜀?”

田海道:“正是困为粟米,他们起了争执。发米的时候,粮草官说的明白,搀进大麦里面,煮在一起众人分食。可他们自作主张,粟米单独煮了,只给正兵吃。有辅兵不忿,起了争执。对了,争的那个辅兵,说自己叫丁效忠,本是汉人,被党项人掠为奴婢,才被点成辅兵。”

杜中宵听了站起身,想了想冷笑道:“党项军中还真是阶级分明,做了俘虏都改不掉!那就这样好了,回去之后,所有正兵单独编伍,有什么重活让他们干。回去告诉看守的官兵和战俘,现在能做主管事的只有我们派过去的人,战俘哪个敢有僭越,军法从事!”

田海称诺,又问道:“经略,战俘中确实有一些汉人,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现在知道自己是汉人,帮着党项人作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平民的汉人奴婢,是朝廷对不起他们,自该补偿。不管正兵辅兵,党项军中的汉人可不是如此!要说该杀,他们比党项战俘更加该杀!回去吩咐官兵,战俘不管党项人还是汉人,一体看待!不追究他们叛国,已是天大的恩惠!”

田海叉手称是,转身急急走了出去。

此事必须请示杜中宵,有两个难处田海不敢做决定。一是朝廷惯例,涉及到汉人用宋律,只是番人之间的矛盾,则依蕃法,官员从中调停。再一个战俘中确实有汉人,不但辅兵中有,其实正兵也有。自入河曲路,杜中宵一直对汉人有补偿,各种优惠,战俘中要不要照做。

知道了杜中宵的态度,事情便就简单。战场上大胜,还能处理不了这些战俘。

坐回位子,包拯对杜中宵道:“经略,把正兵单独关押,又有何好处?不如就依党项惯例,让那些辅兵做小首领,替我们看守战俘,省许多力气。党项人都没多少不满,我们何必费心?”

杜中宵道:“如果依龙图所说,有两个难处。眼前的,是战俘容易出事。军队的战力来自哪里?首先是组织。让正兵做小首领,就跟以前的党项军中一样,稍有不测,所有战俘就能够组织起来。省得了我们看管的钱,省不掉防着他们作乱的钱。第二个难处,是我们总不能把战俘关一辈子。做几年工,洗清了罪孽,懂得守朝廷规矩,终究还要放归为民。一直都是正兵管着,那时难道放出去让他们成为一个一个新的部落吗?连现有的蕃落都要拆散,怎么可能在军中造新的蕃落出来。”

包拯缓缓点了点头:“经略说得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了。”

此番大胜,杜中宵的地位与一个多月前完全不同了。那个时候,虽然杜中宵是经略使,包拯是转运使,两人没有明确的上下级之分。此次大胜,是有宋以来对北方游牧政权前所未有的,意义格外重大。虽然朝廷还没有旨意,包拯却自觉地把自己放到杜中宵下属的位置。

战俘与平民不同,战场上抓到的,就是敌人,是敌国的爪牙帮凶。不受到惩罚,这些游牧部落就感受不到朝廷的威严。一有机会,啸聚而起,到处抢掠,反正最后也不会因此被朝廷严惩。内地都是杀人放火受招安,更何况这里。

以前的宋军,多游手无赖,入军刺字。一方面是朝廷收买游手强横,做朝廷鹰犬爪牙。另一方面当作犯人看待,认为军人不穿着军装,天生就是犯罪种子。营田厢军不是如此,自己选良家子从军,当然对战俘是不一样的态度。

至于战俘中的汉人,这个时候说自己是汉人,已经晚了。里面当然有被强迫冤枉的,但也有不少就是帮凶。怎么可能给他们优待。被冤枉的,只能做战俘的时候证明自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