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虞书 第三百七十四章细细定住谋后事

明月高悬,残星挂天。

齐云山中,一对父子背着行囊,打着火把,鬼鬼祟祟的在山中一处平地挥舞着锄头。

“阿爹,我听里长说掘人坟墓,抓住要流放五百里,服力役十年。”憨头的儿子一边挖着一边望着自己的父亲。

父亲没有说话,继续挥舞锄头。前几天村里的某小子突然发财了,他虽然对外说是捡了银两,但自己却不相信,几番设套,终于在那小子妻子那里得知他是在此地无意捡到一块玉佩,在城里卖了才有了银子。

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念一动,曾经在外面走南闯北的他,心中明白齐云山作为大虞朝十大洞天,不少达官贵人的墓地埋在这里。

心念动,就行动起来。

仔细打听到捡玉的地点,就和儿子趁着夜色到了这里。

两人挖了没有多久,就见一口薄木棺材。他用准备好的锤子和起子,将棺木钉撬开。

棺盖打开,入目的就是一个少年人那俊美的脸。

“阿爹,这是男子还是女子?”

月光照在少年人的脸上,更加增添这个少年的美丽。

“尊驾,生机所迫,见谅。”

他恭敬行礼,准备动手翻动尸体。

他手才伸进棺木,只见那尸体睁开眼,对着他温柔一笑。

啊!

惨叫声回荡整个齐云山,如猿涕,似鬼哭。

贤贺府天定城姚家村,一个讲书先生设案在一株大树下,一群孩子或坐地上,或坐树上。在孩子后面是一群农夫,此时艳阳高照,他们前来树荫下乘凉。

“人世繁华转眼空,仙愚与贵贱,化清风。纵然聪敏可怜童,匆匆匆,顷刻变苍翁。未若证神通,来去皆自在,向天宫。莫疑,当驾四青骢,红尘弃,胜负谈笑中。”

“列位看官,可知这首《小寒山》是何人所做?这首词乃是安国公大司农汪文忠先生所做。话说天定初年,太祖高皇帝御极,天下平定,四方无事。忽一日,设朝聚集文武两班,三司四妃。诸位大臣奏议完毕。班中突出一人,紫袍金授,见帝不拜,启奏曰:“吾皇万岁,臣看如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一日十瑞,百姓昭穆,万邦协和。臣欲慕道修行,还请吾皇乞骸。”

“卿为何要去山中修道。”高祖问曰。

汪先生回曰:“臣有十怕,故要进入深山修行。”

“朕带卿不薄,总摄百官,列土封侯,剑履进殿,见帝不拜,何有十怕?且说来于朕听?”

“赦臣之罪,方敢启齿。”

“朕赦之。”

“听臣所说。有诗为证。”

“一,怕火院锁牢缠。

二,怕家眷收煎熬。

三,怕病患缠身体。

四,怕有病服药亡。

五,怕有难哭黄天。

六,怕气断身亡死。

七,怕采木花棺桲

八,怕牢中诉冤难

九,怕身葬荒郊外。

十,怕大虞律上亡。”

高祖宽之:“爱卿多虑,朕赐你丹书铁券,指山河为誓,以日月为盟,卿之后代与皇家共治天下。”

“吾皇曾许诺大司衡,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光不死,见刀兵不死,见男儿不死。这五不死犹在耳畔,而大司衡已经命归九泉,国灭土收!”

“既然爱卿执意如此,那么朕也不在阻扰。不知道爱卿要何处仙山修行?”

“臣有诗为证:放我修行拂袖还,朝游丹峰卧苍田。

渴饮长生不老酒,饥餐龙虎紫金丹。

闲时观山游野景,闷来潇洒抱琴弹。

若问小臣归何处,身心只在齐云山。”

言罢,太祖高皇帝准奏,将那千里齐云山送给汪文忠公做修行道场,这首词便写在齐云山山壁之上。王文忠公何等富贵荣华,尚且修道为贫。可见老话说的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说书先生言罢,四周孩童尚且不满,吆喝说:“再说一段,再说一段。”

说书先生喝茶润口,望着行了一个四方揖,不少村民丢出铜板。说书先生捡起铜板,抱拳道谢,继续言:“那不才就继续说一个和汪文忠公故事了,且说那汪文忠公修道齐云,深山藏身,不问世事,倒也快活。而天定三年,太祖高皇帝殡天,雅妃篡政,天下惶恐。雅妃欲废太宗文皇帝,要让这江山改姓,这时候大司农孟无忧劝帝借东巡之名,拜访安国公汪文忠公,帝从之。见汪文忠公,文忠公再展韬略,名唤九谏,让雅妃退位,再定江山。这九谏为……”

说书先生口若悬河的讲着开国旧事,没有察觉到一个听书的男子离开。

“没有想到一觉醒来,已是一百五十年了,我昏死的时候,是天定二年,哪里能协助长乐太子平定雅妃之乱,不过没有想到陛下也早早殡天,真是让人惋惜。”

他到了帝陵,熟练的避过帝陵守卫。这里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设计建造而成,所有岗哨暗哨的位置,他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到了寿陵,他将供奉的酒打开,拿着一旁的酒杯到了三杯酒,看着眼前那个熟悉的人影,往事不断浮现在眼前。

他本是中国浙江人,后因为父母的关系,受学礼亲王世子爱新觉罗毓鋆,学**王学。爱新觉罗家作为前清皇氏,所学也不是为了科举,而是治理天下的帝王之学,前清灭亡之后,毓鋆就将这学问传授到了民间。

他学习了六年,诗书兵法,天文历算无不精通。

一一年师尊不幸仙逝,他在整理师尊画的观音像时,知怎么就头晕昏倒。醒来就在了这个世界,他也没有多想,成为一个教书小生,后来被学生誉为文通子。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又突然昏迷,等他再次醒来,已经是三百年后了。

他不知道自己这身上发生的一切是什么原因,或许在穿越的时候,他的体质发生了变化。他想了想改名汪先生,字帝象。

名字都出自《老子》,先天地而生,象帝之先。

汪先生醒来之后,再次重操旧业,成为一位教书先生,没有想到遇上了这大虞的高皇帝,两人相谈默契,因为知己。

汪先生助他统一天下,本想致君尧舜上,不负平生所学,没有想到天定元年,他再次感觉到自己要昏睡了,为了避免高皇帝伤心,只能假托修道。

没有想到自己一番说辞,百年之后已经全然变样。

他摇摇头,想起以前听过的歌词,举起第一杯说:“第一杯谢铜板,雪里送碳,你说古来王侯生贫贱。”

“第二杯谢肝胆,相照无端,付命也开颜。”

“第三杯谢豪爵,生杀由断,只把少年心性荡个遍。

你既慷慨自此,却教我如何还。”

三杯尽,汪先生摔下酒杯,轻声说:“今后世上在无汪先生。”

长歌当哭。

第一章君子一诺

悦华府柏悦城薛家集,这集上不过百来户人,多以务农为生,村口有一座观音庙,约有三间,后有王员外所修十多间客房。这庙受十方香火,只有一个和尚主持。村中人见庙中宽广,凡是公事,皆来此商议。

这时乃是嘉锡三年,自从太祖,太宗,高宗,昭宗,孝宗,惠宗六代以来,天下承平已久,民富国强。有史官尝言,虞兴六世,隆在嘉锡。

这薛家集历来要兴清明会,清明前某一日,族长召集众人到观音庙,为清明会筹划做准备。

首先来的就是薛安国,这是薛家一族的族长,前几届清明会都是他主持举办。

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有一个账房先生来到庙里,和尚怀空连忙迎上来,对着薛安国行礼说:“薛檀越,你老里面请,两位公子真是越来越俊俏了,日后定能高中举人,光宗耀祖。”

薛安国最小的孩子薛声,才年五岁,不谙世事,看着怀空头戒疤,将听来的歌谣尝了出啦:“和尚无发,没有姑娘嫁,光棍一生,无牵无挂。”

“声儿,不得无礼,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薛安国严声呵斥,薛声见父亲严厉的样子,撇着一张嘴,准备哭出来。

怀空见状,连忙拿出三个铜板说:“小公子别哭,小公子别哭,拿去买糖吃。”薛声听到这话,拿着怀空手中的钱就跑了。薛安国看着自己的大儿子薛乐,薛乐连忙说:“我去看着弟弟,免得他被花子拐去。”

薛乐准备走的时候,怀空再次拿出几枚铜板,谄笑的说:“大公子,你看和尚我这记性,你也拿着吧。”

薛乐看了自己的父亲,薛安国点点头说:“谢谢怀空师傅。”

薛乐道谢之后,拿起铜板就离开了。

在两个孩子都离开之后,薛安国才慢慢的行礼说:“师傅,见谅,小儿年幼无知,还请多多见谅了。”

“哪里哪里,不知者无罪,而且小公子心直口快,这是坦诚君子呀。”

薛安国点点头,看了看观音像说:“这菩萨金身多年未有修补,有不少脱落之处,这次清明会,老夫且和族里的人商量一下,让大家捐纳一些,免得菩萨怪罪。”

怀空嘴如连环炮一般感谢学薛安国,这是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