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山上,氐众的主要堡寨,都在半山偏高一些的位置,而甄随目前所据,正好在半山腰上。比他更低一些的各处守兵,虽然见到山上大乱,难免心慌,但在将领的指挥下,多数仍然严守防区,利用弓箭和长矛对从山下沿路拼死冲来的裴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王泽和熊悌之分道而行,老熊就因此被堵在半道儿上,损失惨重,进退不得。
唯有王泽,手举大盾,冲锋在前,虽然身被数矢也仍然硬着头皮往前顶。因为他知道甄随是裴该爱将,虽然大家伙儿全都讨厌那个家伙,但若因为自己呼应不力,使得甄随战死,将来大都督能够饶过自己吗?不少人都盼着甄随吃瘪,甚至于盼他完蛋,但最好别完蛋在自己面前——否则怕是自己也躲不过责任哪。
王泽所率“劫火右营”,其中坚本来就是甄随从徐州带出来的老底子,比起别部来更为悍勇,更擅乱战,也更愿意去搭救甄随——甄蛮子虽然几乎得罪了所有同僚,但在士兵中间威望还是很高的;加上他即便身居高位,仍然跟在徐州一样没什么架子,惯常与普通士兵打成一片,是以颇得士卒之心。
虽说那厮对于个人格斗技的训练要求甚高,还经常寻过错鞭笞士卒,就有如三国时代的张飞张益德,“不恤小人”;但经过他严训还能活着留在军中,成为百战老兵的,对此却都习以为常,不仅不恨他,反倒认为是甄将军的严格要求,才让咱们能打胜仗,我也才能活到今天哪。
越是强军,越敬勇者,本是常理。
因此王泽率领所部冒着箭雨、矛林,拼死冲上,虽然不时有士卒倒下,其后的兵将踏尸而前,却不敢有丝毫的延挨。王泽不禁就想啊,我此前要是有这种动力,也不要命地往上攻,估计效果不会比今天差……可要不是甄随在上面等着救援,我哪儿舍得接受这样可怕的伤亡数字哪!
等王泽终于连破数垒,冲到甄随面前的时候,甄随带上山的五十名精锐,已然剩下了不到十人,剩下的多数在恶斗中以一敌五,杀得骨软筋疲,终至殉难,或者还勉强维持着最后一口气,估计也活不到山下了。
王泽也早就连骨头都软了,在甄随面前一跤坐倒,心说当年老熊他们于阴沟水畔恶战胡军,估计也没有我今天杀得疲累吧……那回老熊就剩下了半条命,陆和在担架上躺了好几天才能下地,我这次啊,不躺个十天半月的,再不想动了……
唯有甄随,虽然满身是血——多数是敌人的血,但他自己也负创多处——却仍旧活蹦乱跳的,还嘲笑王泽:“只杀不到半日,汝便骨软,真正无用。”他接过王泽的指挥权,领着兵卒返身又朝山上冲去。
这时候天色已经逐渐昏暗起来,只见半山上一片火海,也不知道多少木屋被引燃,正好隔开了攻守双方。被堵在火外的氐卒尽被甄随带兵杀尽,老弱氐人擒了一千多人,全都用鞭子抽着,逼令他们哭号惨叫,招呼子弟出来投降。
这一号就号了一整个晚上,甄随倒是裹着毯子,寻一地平处睡得鼾声大作,当那些鬼哭狼嚎根本就不存在似的。山上杨难敌却一夜不眠,又是惊诧,又是恐惧,眼见士气已堕,恐怕再无机会把官军赶下山去了……只得聚拢残兵,隔开火势,打算固守最后的几处堡垒,以待成军来援。
第二日天明后,熊悌之和梁懃终于率部也杀上山来。梁懃来见甄随,拱手道:“甄将军果然勇冠三军,如此险峰,竟然一日之间,便破其半……”伸手朝远处一指:“如此一来,山势之险,贼与我几乎共有,只需再努一把力,或生擒、或斩杀杨难敌,不为难也!”
甄随就坐在地上,也不起身,朝梁懃翻翻白眼,说:“汝来得太迟了。昨日之战,老爷厮杀得甚是辛苦,汝等倒是轻轻松松,借我之势,上来此山。那其后的战事,汝等不该拼拼命吗?”
梁懃忙道:“既是将军有命,末吏必不敢辞。”他们宕昌羌跟仇池氐数世之仇,既然得着这么个好机会,又岂肯放过啊?梁懃心说你把剩下来的仗交给我打正好,我可以多杀氐人,以出胸中这长年积怨。
正待去指挥部众,攻打杨难敌,却又被甄随叫住了。甄随问他:“汝竟然自称末吏?据说汝本是晋人,果然么?”梁懃说正是——“末吏不是羌人,本是晋人,籍于乌氏,数世前迁来宕昌,受晋羌拥戴,暂时为主。末吏昔年,也是做过武都郡吏的,可叹关中大乱,郡守逃亡,郡城遂为仇池氐所据……”
为了自抬身份,他怕甄随不明白,还特意解释:“如今洛阳的梁司徒,正乃末吏从叔,我家得裴公做书,列名《姓氏志》,排在第五位……”
宕昌羌所在位置很偏僻,与陇上的通途又为仇池氐所隔绝,本来应该消息闭塞。不过梁懃终究是晋人,又幼读诗书,比起杨难敌之流来,就更关注对北方局势的探查。他早就知道同族的梁芬担任司徒高官啦,此前王泽、熊悌之遣人来要求宕昌羌出兵,合攻仇池山,梁懃就特意仔细询问:梁司徒是否还在位啊?他和派你们前来的裴大司马,关系如何哪?
当听说乌氏梁如今的声望被哄抬得很高,梁懃莫名之喜,还问来人能不能搞一部《姓氏志》来,要么《百家姓》也成啊,他好宣示属下晋羌,以巩固自身的权势。对于这种小要求,来使自然一口应承下来,说只要这仗打完了,你们宕昌和长安之间的道路也打通了,相信大司马必肯将两部书下赐于你。
所以今天梁懃为了自重身份,特意跟甄随说明,我可不是羌人,我是正牌晋人,而且还是高门世家子弟嘞!谁想甄随听得此语,略一凝思,便即脱口而出:“汝可有女儿么?”
梁懃不知道他为啥要提这个问题,只好点一点头,老实回答道:“确有一子二女。”
甄随闻言大喜,当即站起身来,朝着梁懃深深一揖,说:“既然如此,便请阁下将令爱许配于我,咱甄、梁两家联个姻吧!”
梁懃才刚一犹豫,甄随便即挑起了眉毛来,厉声喝道:“若非汝当我是蛮人,不肯与我结亲么?老爷如今是大司马麾下第一爱将,拜为四品武卫将军,汝不过一个郡吏的官途,怎敢拿大?!若不允时,老爷灭得了仇池,难道就灭不了宕昌不成么?!”
梁懃见对方疾言厉色,一张丑脸有若妖魔一般,当场吓得两腿发软,遍体筛糠。他心说你要不提,我还不知道你是个蛮子……不过我本身就是娶的羌女,也打算让儿子娶一羌女为妻——只是如今家世贵重了,这事儿值得再研究——那么把闺女许配给一个手握重兵的蛮子,倒也未必不肯,只是——
“将军误会了,小女便大的,也才六岁,小者尚在襁褓之中,如何可以许给将军为妻啊?”先把话说明白了,你要是实在想要,等得起,那咱们可以先定下亲事来——否则这蛮子若是真率兵来打宕昌怎么办?我本来兵力就不如杨难敌雄厚,还没有仇池险山可恃!
甄随闻言,就跟个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当场萎了,随即摆手,说既然如此,当我没说过,你赶紧滚吧——不是叫你滚下山,是赶紧滚去杀杨难敌啊。
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梁懃倒是也想明白了,当是甄将军自卑蛮子的出身,想要找一大户人家联姻;如今我梁氏甚为烜赫,而我又只是分支别族而已,他感觉可能有机会……赶紧说:“禀报将军,小女虽幼,末吏却有一个从妹,与将军年貌相当……”
甄随双眼登时一亮,忙问:“汝妹也姓梁么?生得可美?”
梁懃笑道:“既是从妹,自然姓梁,年方二十……不过曾经许人,夫家未及迎娶便即亡故了……”其实他那从妹是个寡妇,但这事儿好糊弄——“倘若将军不弃,末吏可以作主,以附君子。舍妹说不上天姿国色,却也窈窕端庄,宕昌晋羌皆慕其美……”这同样也是瞎话,那丫头长相一般,好在不至于全然拿不出手去。
甄随上下打量梁懃,心说既是同姓,估计长得跟你有几分相似,应该不会太难看——梁懃本人确实是身高体健,仪表堂堂的——便即笑道:“那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阿舅速去取了杨难敌的首级,好到大都督驾前报功,若再有我美言,或许便将武都一郡都交与汝也未可知!”
——————————
仇池山上,两代经营,中央堡寨建在半山偏上的位置,和外圈的民用建筑不同,主要以山石垒就,非常坚固;而且一侧靠着陡崖,两面倚着山壁,只有一个方向可以发起进攻,实可谓本时代难攻不落的要塞。杨难敌就率领着剩余的部众、氐民,凭此险塞,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因为一整晚氐民的鬼哭狼嚎,导致氐卒士气涣散,陆续潜出投降;最后还肯留在堡中的,全都是杨氏的“铁杆拥趸”,无论军民,尽数执械上阵,远以箭射,近用矛刺,给攻方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因而梁懃指挥着宕昌羌兵连续猛攻了三日,本身伤亡惨重,进展却极其有限。
熊悌之一开始就跑来对甄随说,羌兵的素质和组织力都与官军不可同日而语,加上器械粗劣,恐怕难竟全功,还不如让我上吧。老熊胆子虽然不大,打死狗的勇气终究还是有的,再加上他第一日未能攻上山来,身为“武林右营”之长,竟然要等第二天山道上的氐卒全线溃散,才能赶来与甄随相合,自己也深感面上无光。他亟欲建功立勋,以免被甄随、王泽他们将来在大都督面前参上一本,责备自己无能,甚至是怯懦……
可是甄随想要让未来的“大舅子”梁懃立功,却断然驳回了熊悌之的请战,只命他将所俘氐众全都押去山下,好生看管。熊悌之在山下又等了两天,等不到破山的消息,干脆又攀上山来了,再次向甄随恳请。
宕昌羌的士兵素质、武器装备,本来跟仇池氐就属半斤八两,与裴该所部精锐绝不可同日而语。关键是如今仇池氐已陷死地,难免作困兽之斗,相比起来,宕昌羌的复仇愿望还没有强烈到宁肯跟对方同归于尽的地步,自然便会落在下风。倘若没有官军压阵,只有这三四千宕昌羌的话,恐怕杨难敌早就发动决死反击,把两倍于己的羌兵彻底赶下山去了吧。
更何况,若再加上堡寨中幸存的老弱妇孺,数量反倒是羌人的两倍有余。
熊悌之反复恳求,甄随沉吟不语。
他在琢磨什么呢?甄随心道,这事儿倒是我想左了,倘若大都督或者裴长史在,肯定乐见宕昌羌和仇池氐拼个两败俱伤,最好是杨难敌授首,而梁懃也变成了光杆司令,大军便可在攻下仇池后,继进以平宕昌……不过如今我已跟梁氏联了姻,就必须得为“大舅子”考虑了,倘若他两手空空,去投大都督,大都督未必重视,而梁司徒甚至有可能压根儿就不认这门同族亲眷,则我娶其从妹,所获甚少啊,太不划算了。
原本只想让梁懃立下斩杀杨难敌之功,不过看情况,这家伙肩不起如此重任来,那么与其让他跟这儿把主力拼光,还不如我伸手帮上一把……老熊无形之间,也算是给了我一个台阶下,好吧,那你去吧。
熊悌之得了甄随的首肯,抖擞精神,当即挑选精兵,前去替换下羌卒,攻打氐寨。他这两天在山下倒也没有闲着,反复审讯俘虏,因而被活活打死的都不下十人,早就对这核心堡寨的内部情况,了若指掌。计划既然周详,官军的素质又非氐卒甚至是氐民可比,他这一上阵,形势便瞬间改观。
但即便如此,也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才终于杀入寨中,氐卒多数战死,氐民全都跪地求饶,最后裴军和羌兵将杨难敌与其亲信百余人直逼到崖边。熊悌之爬上寨顶,高声呼唤,要杨难敌投降——“如今我不必再攻,只一轮箭,汝等便无一人可以得生,何如弃械而降?大都督向来仁厚,即便必要斩汝,应当只及本族,未必会害了这些依附的氐人。汝一世称雄,既蹈死地,难道就不为部下生死考虑么?”
杨难敌不禁长叹道:“我承先父基业,旬月之间,毁败至此,哪还有脸面去地下相见呢?只恨两次为莽夫所趁,败得不服啊!”
甄随两次都是亲率小部队实施偷袭,趁乱取势,实话说所冒风险甚大,并非兵法之正道,杨难敌难免会想:我怎么就输了呢?老天爷为啥会如此眷顾一个莽夫?
其实甄随两次行险,性质不尽相同:第一回偷袭河池,纯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搏命——因为食粮不足,退路艰难;第二次却是谋定而后动,事先做过了仔细的勘察和周密的计划。对此,杨难敌自然难以分辨,还当甄随只是一味的鲁莽,误打误撞,这才侥幸成功——他就不想想,人连续两次打在你软肋上,就真这么凑巧吗?莽夫能干得出来吗?
杨难敌对于这仇池山的一草一木,都极为熟悉,他也不是不知道,正面崖壁并非无可攀援——自己小时候还爬过来着——只是手头兵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自然只能防守官军最可能来攻的方向,因而疏忽了这条“绝路”。况且在他想来,你就算攀崖而上,能上来多少人?还不瞬间就被我给包了饺子吗?谁想甄随惯会裹乱,甚至不惜以氐民做盾牌,竟然不到五十人就将山上的防御给彻底搅乱了。
——这也是甄蛮子家的世代故智,原本抵御官军的时候,就经常绑了晋民做人质的……
如今杨难敌自己也被逼到了绝地,朝下望望,云雾蒸腾,深不见底。但是他知道,这一面的山壁比起甄随所攀爬的正面来,其实要缓得多,有更多可以攀缘的树木,有不少可以落脚的岩石。略一凝神,主意已定,于是大叫道:“我宁死,绝不投降!倘若佼天之幸,尚保此残生,哪怕十年二十年,必要报此深仇,杀甄随、梁懃等!”
随即紧一紧身上的袍服、披风,命士卒将粗索缚在一根合抱粗的树桩上,便即手把粗索,一纵身,朝山崖纵跃而下。熊悌之远远望见,不禁大惊,急命士卒:“放箭!”看样子只能得着死的杨难敌了,可别真让他给跑喽!
杨难敌那百余名亲信纷纷聚拢过来,各执盾牌,甚至以身挡箭,以遮护身后的杨难敌——最终这百余人尽皆被乱箭射死,无一人请降,也无一人得活。然而等熊悌之领兵冲到崖边的时候,伸手一拽,绳索那头空无一物,再朝崖下望望,却根本找不到杨难敌的踪迹所在……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