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第六五五章 选址与动工

恒星计算机建设的各种准备工作,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

需要完成行星计算机的设计,恒星计算机专用工程船的设计、建设与改造,完成足够的资源转化与储备设施的建造。

但恒星计算机的建设工作,却显然不是等待二十多年之后,等待所有准备完成之后才能开始的。

远望二号确认了总体设计思路,确认了建设位置之后,建设的早期工程就可以开始,最起码资源采集和储备可以开始了。

就像历史上,原子弹实验成功之前,需要原子弹做前置的氢弹设计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远望二号选定的建造基址,位于在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连线上,距离太阳系约三千五百光年,人马座旋臂上的一个双星系统。

数据库编号4206814331AB,单独命名“新恒星计算机”星系。

这个恒星系在原有的太阳系、舰娘母星系、恒星计算机星系大三角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近似梯形的区域。

新计算机系统中的A恒星,是一颗典型的黄矮星,质量约为太阳的倍。

B恒星是一颗典型的橙矮星,质量约为太阳的倍。

两颗恒星的年龄约20亿岁,两者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天文单位,约合5479万公里。

按照建设计划,质量更小也更加稳定的B恒星将被完整保留,作为未来的恒星计算机系统的太阳。

质量较大的A恒星,一部分作为工程建设设备的资料,一部分作为建设设备的能源消耗,剩余部分作为计算机的能量来源。

建造地址确定之后,已经准备好的建设船队就直接跳跃过来,马上开始了“工地”的建设准备工作。

采集星系内的天体物质,转化为舰娘资源之后,用来生产新型“恒星资源采集生产舰”。

恒星资源采集生产舰,是为围绕恒星执行的建设项目专门设计,集资源采集与设备生产与一体的专用工程船。

它们可以直接抽吸恒星的物质,在舰体内部转化为舰娘资源,然后用来生产其他的飞船和设备,当然也包括采集生产舰本身。

开工之后,它们一边采集资源复制自身,一边生产恒星计算机工程所需的其他设施。

先行建设几座行星级别的计算机,作为恒星计算机的前置技术验证。

再建设几个生态宜居星球,作为参与工程的舰娘们的休闲娱乐区,因为恒星计算机的建设工期长达过于漫长。

还有恒星计算机星系的护卫舰队,也会直接通过这些恒星资源采集生产舰直接建造。

对于这些前期准备的项目而言,恒星计算机星系内这个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的资源,是绝对够用的。

但是用来恒星计算机主体的话就不够用了,因为远望二号团队设计的新计算机的规模太大了。

计算机主体主要的工程材料,将会从新恒星计算机隔壁的星系采集,那边有两颗巨大的B型恒星,总质量是太阳的18倍。

他们的年龄只有1000万岁,总寿命也只有3500万年左右,然后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结束作为恒星短暂的一生。

恒星的寿命与质量称反比,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舰娘们把它们拆掉,反而能帮助他们延寿。

这两颗恒星所在的星系被选中,被临时命名为“180号矿场”。

恒星计算机星系的采集生产舰量产之后,立刻分出来一批赶到180号矿场,采集恒星资源继续复制自身。

建设恒星计算机这种宇宙奇观,需要海量的资源和工程设备,所以这个复制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

在大后方,远望二号带领的团队,用了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完成了行星计算机的图纸,行星计算机建设随即开工。

第一批行星计算机的建设,用了差不十二年的时间,各种测试工作又持续了三年,最终在项目启动后的第十六年完成。

此时,恒星计算机本身的设计,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在行星计算机建造和测试完成之后,又根据经验做了两年多的修改。

最终,在项目开始后的第十八年,恒星计算机本体的建设工程,终于正式启动了。

“矿场”上采集和生产设备,“工地”上的各种工程设施,数量已经多到了遮天蔽日的程度,数量比最初计划还多了五倍。

接到命令之后,采集生产舰改变的工作方式,将复制自身的生产线降低到了20%,更多的生产线用来生产恒星计算机结构。

会以压缩战装的模式在矿场直接生产,用巨型运输舰转运到工地装配成型。

按照远望二号的最新设计,恒星计算机的主体,可以大致分成四个组成部分:

框架结构、计算主体、居住空间、舰船系统。

框架结构,顾名思义,是计算机本体的支撑结构,所有设施都要依赖框架结构的承载,相当于电脑机箱。

计算中心,是装在框架构成的内部空间里的计算机主体,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真正核心,相当于电脑机箱内的硬件。

生态空间,是依赖恒星计算机庞大的框架结构建设而成,贯通式大型地球系碳基生命宜居生态圈,相当于放在机箱上的多肉盆。

舰船系统,就是将恒星计算机作为一艘超级战舰,然后部署的战舰应有的设备和功能,让它能自己航行,能自我防卫。

整个结构的核心,当然是计算中心模块,将会占据整个结构60%以上的重量和空间。

结构是框架和外壳,生态空间是盖子和皮肤,舰船系统是运动和防卫体系,计算中心是受保护的核心内容。

为了方便设计、建设、启用、维护、升级,新的恒星计算机采用了高度模块化的设计。

框架内的计算中心部分,可以像是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向上堆叠,堆叠出自己需要的计算力。

整个计算机主体,还可以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从内向外一层一层的嵌套组装叠加,进一步大规模提升计算力。

每一层计算机主体,可以堆叠数万公里的高度,获得原有恒星计算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计算力。

工程正式开始之后,会先建设好一层主体框架,然后铺设一层计算中心,然后启用计算功能。

之后再继续向上堆叠计算中心,达到原有恒星计算机4到8倍计算力之后,对这部分计算机主体进行全面封闭隔离。

然后在计算机结构的表层,铺设类似岩石行星的结构,构建恒星规模的宜居生态圈。

然后再根据后续实际情况和需求,逐次建设更多层的计算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