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一百八十一章军谋策论,武考成绩

武举策问结束,就只剩下了最后一项,军论。

军论讨论的是古今战例的胜败得失,今岁武举考了两个战例。

分别是韩信的井陉之战与赵括的长平之战。

这两个战例有各共同点,那就是都粮草短缺,防守方贸然出击,最后成就两位军神的不世伟业。

但经过与结果却完全不相同,其中井陉之战是进攻方粮草不足,韩信远征千里,粮不足十日,结果防守方赵王贸然出击,兵仙韩信背水列阵,以弱胜强取得空前大胜。

长平之战则相反,是防守方赵军粮草不足,赵括临危受命,贸然出击,被白起屠杀四十余万。

今日军论,就是分析其中得失。

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察。

试问通过有限的军事力量,百战百胜能否以弱胜强,最终创造一个伟大的盛世?

张瑞的看法是可以,贞观之治就是只用了少量的军队打出了偌大的疆土,打出了大唐的赫赫声威,造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声名。

同样赵国名将李牧,在长平之战后,也带领赵军一次次击败如日中天的秦军。

但不曾想,除了几名游侠,几乎所有考子都一模一样的态度,坚定予以否决。

《孙子兵法》中的慎战、不战成为众人一致的观点。

尤其徐庶,观点鲜明的表示,右将军府壮大到如今这一步,并非靠战争打下的偌大疆域,而是靠政通人和,靠民心所向,靠众望所归。

就差总结出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了。

认为孟侯从孟县起兵,但经历的战事在乱世中并不算多,大规模的血战应该也只有潼关一战与西河一战,各动用了近五万的军队。

其他时间,大部分都是靠政治解决问题。

起兵时领了五百士卒、三千流民能在孟县占稳跟脚,是因为府兵制与均田制。

解决太原南方十县,也是靠政治分化了太原王氏,靠税制改革稳定了豪强之心。

至于河东郡战事,更是民心所归。白波军被豪强百姓虐杀,甚至不得不主动找太原大军投降。河东二十县,十三县举城而降。几乎白波军一离开城池,身后城中的豪强与官员就高举义旗。

其他河内郡是政治交换的条件,上党郡是黑山校尉杨凤认清现实安享富贵的筹码,长安是汉军校尉杨儒等人对董卓的叛乱,汉中郡更是汉中太守苏固举郡归附。

哪怕以右将军府军威之盛,也是将战争放在了政治之后。

徐庶的见解,深得考官们认可。

刘从钧则认为百战百胜的背后必定存在一个政治清明,高效廉洁的官府,否则哪怕前方将领百战百胜,也打不出一个盛世强国。

前方军神攻城拔寨,后方领土烽烟四起。军神身死之日,便是势力灭亡之时。

张瑞承认,自己被刘从钧所描绘的景象成功说服了。

一位昏君手上,哪怕手握韩信、李靖两位军神,也压不住帝国广阔疆域内此起彼伏的叛乱与接连入寇的外敌。

大明倒是有一位军神加军事家,加军事工程家,加兵器发明家,戚继光。南平倭寇,北御胡虏,空闲之际还整编新军,编撰兵法,创造步兵操典,编写练兵总要,改进武备,发明新式火器。

可以说,即便一位穿越者,能做的也不会比他更出色。

但这样一位名将身死之后,部队就因为讨薪,被蓄谋已久的朝廷借口“蓟州兵变”一夜屠杀殆尽,随之明朝迅速灭亡。

在关注戚继光百战百胜的同时,必须关注到是张居正在朝执政,使整个朝廷廉洁而又高效,才为戚继光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撑。

李牧能屡败秦军,也是因为昏聩的赵孝成王终于病死,国君换上了雄心壮志的赵悼襄王。

让张瑞评选状元,张瑞一定选择刘从钧,因为刘从钧所描述的情形太过具体形象,让人一眼看到了帝国舆图上的烽烟四起,与军神旌旗高扬的四处平叛。

但按官员给的评分,徐庶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的军论显然更胜一筹,所以官员给的排序为徐庶状元,刘从钧榜眼,其后十余人都是将门子弟,典韦因为糟糕的军谋成绩,已经排到了十名之外。

张瑞倒是比较欣赏刘从钧这种职业军人,军人就该考虑军人的事情,于是强势将刘从钧调到了状元的位置,又将典韦调到了第十名。

毕竟是选拔武举状元,官员们对刘从钧成绩担任状元没有多少异议,而且其是将门子弟,势力嫡系,由其担任状元,也符合势力整体期盼。

但要将典韦调到第十名,兵科给事中极力反对,并将典韦的答卷递交张瑞案前。

看到典韦那鬼画符一样涂涂抹抹,墨迹斑斑的答卷,即便张瑞的厚脸皮,也觉得没办法强行通过。

即便张瑞相信,有些人不读兵法,野蛮生长,靠经验也能成为一位名将,但这个理由实在说不通麾下官员。

刘备被裴潜评为“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就是因为刘备在人员任命上,有极大的个人随意性,靠人格魅力汇聚人才,而不靠制度规范。

典型的便是赵云无论能力、忠诚还是追随时间都在刘琰之上,但在刘备帐下,刘琰的地位长期高于赵云。刘琰担任卫尉,后将军时,赵云才担任杂号的翊军将军。到刘琰升任车骑将军,赵云才终于勉强获得重号将军之位,升为镇东将军。此时刘备都已经去世。

刘琰是什么人,张瑞再清楚不过,一个座谈客,在张瑞麾下至今仍在郡吏一级摸爬滚打,而赵云已经高居锦衣卫都指挥使一级,与督察院左督御史,并为两大监察最高长官。

最终关于典韦的名次调整,张瑞选择了放弃。动用了自己另一项特权,将其召至锦衣卫。

作为君主亲军,锦衣卫职位的调整,全由张瑞随心所欲。哪怕明天张瑞任命典韦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只要张瑞放心,没有安全之忧,亦无人会置喙。

不过在此之前,张瑞得同典韦当面见上一见,跟他谈谈他的成绩以及未来。

以免这位猛将因为名次不佳,干脆投效他处。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