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西域、凉州,贾诩详细介绍道:“到今岁,丝绸之路重开已是第二年。商队往来络绎不绝,驼铃声回响于路。”
张瑞好奇,问道:“为何要以驼铃声来形容商路繁盛?”
贾诩博学多才,为张瑞解释道:“西域、凉州许多地方都是戈壁黄沙,大型商队一般以骆驼为脚力。十七头骆驼被绳子拴在一起叫做一连子。一连子中最后一个骆驼脖子上系有一个叮铃,大商队基本由五至六连子组成。即便有绳子拴在一起,但走在艰难道路或遭遇黄沙亦难免绳子断裂。驼铃声仍在,商队主人便知晓商队中最后一匹骆驼仍在,商队安稳。”
“也就是说听到驼铃声,至少也有十七匹骆驼?”
“可以如此说。按官府规定,无论胡虏、诸夏,想在丝绸之路经商,都需要带够一定份额布帛进入关中。运粮还有减税激励,所以商队规模如果太小,将会得不偿失。”
张瑞关切的问道:“一百匹骆驼能带多少石粮食?”
“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一匹骆驼能携十四石八斗(两百千克),日行百里(四十公里),连续走三日。”
“空身时,其每个时辰可跑七十五里(三十公里),连续四个时辰不停。”
张瑞惊叹,这个耐力真是绝了,如果马也有这么强的耐力,骑兵的战斗力将会有翻天覆地的提升。
一匹骆驼能带接近十五石粮食,一个商队一百匹骆驼就能携带上千石粮食。
张瑞惊叹,问道:“仅十个商队每月往关中运粮就能接近一万石?关中每月能从丝绸之路获粮多少?”
贾诩笑着说道:“此乃最佳情形,事实上商队运粮达不到如此夸张比例。要二十个商队左右,才能运粮一万石。”
“即便如此亦获利颇丰啊。”张瑞笑容洋溢:“只要丝绸之路不断绝,几乎每日都会有商队抵达长安,等于源源不断有粮食送抵诸夏。”
贾诩点头,赞同道:“的确如此。按民部税政司上报免税额度来算,每月从西域运往诸夏之粮食大约在五万石左右。这些粮食多就地贩卖在凉州。是故凉州生机正在迅速恢复。”
“但凉州现在有一个极大的问题亟待解决。军阀韩遂盘踞金城,六月以来数次袭击我武威郡,劫掠百姓,打劫商队。短短三个月,其劫掠粮食及财富多达十余万石,数百万钱。有此财富为用,其实力迅速壮大,募有数万胡虏,为害一方。”
“其所占区域虽小,但打劫使其不缺金银,不缺粮草,数万人兵强马壮,完全不弱于关东一些盘踞数郡之诸侯。”
六月,正是关西收获冬麦以后,丰收富足的时候。而关西主力十五万大军被征调往关东参与洛阳之战。
凉州只有几千驻军,既要威慑胡虏,又要维持治安,还要护送商队。
韩遂趁机劫掠,驻军无可奈何也在情理之中。
张瑞没有生气,说道:“韩遂倒是好大胆子,还真敢出来劫掠。解决韩遂,孤有一人选,正好在洛阳等候孤召见,贾阁辅亦与其见见。”
贾诩好奇,问道:“是哪位能臣?”
“上郡太守李严。”
“李严?”贾诩蓦然眼睛一亮,这位匹马取上郡的壮勇太守,还是自己在南阳之战后所举荐的。
当初李严出任上郡太守,全权掌管军中政务、军事、征伐,就是为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作尝试。
其任期最长只有三年,如今已经是第三年,该转任他处了。
很快身材雄伟的李严便大步走入房中,见到张瑞恨恭敬的拱手行礼,说道:“拜见太尉,恭问太尉金安。”
“孤安。时光匆匆,真是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李府君已担任上郡太守三年。今日上计,便与孤详细说说上郡如今情形。”
李严如数家珍,立即回道:“上郡荒废近十年,某夙兴夜寐三年,总算是初见生机。如今上郡设肤施、龟兹、白土、桢林、奢延、高奴、定阳、雕阴、漆垣九县。共有户籍两万八千户,人口十二万八千八百人。”
“总共两万八千户,为何要设九县?一县才三千余户人家。”
“禀太尉,此乃应典厩署官员所请。广开土地,以设牧场。赖太尉天威,羌胡俯首,因而上郡西方再无羌胡袭扰。”
“上郡管辖面积一直向西,越过沙漠,与凉州北地郡接壤,以大河为疆。”
张瑞看了一眼地图,河西走廊只有狭长的一段,在河西走廊以北,黄河流经的区域有大片面积并不归汉室所属。
上郡显然是来了一次地图开疆,在黄河几字形中间的区域,将大片荒漠划到了自己郡内。也就是说上郡东西两侧都以黄河为疆。
诸夏官员在塞外划出一片面积,堂而皇之的宣示,这片区域以后归我诸夏所有,官府将在这里设置郡县,派遣官员进行管辖。
这种开疆拓土,具有合法性吗?
答案是,当然具有合法性。
你拳头大,随时能拉来数万铁骑,你就算说整个黄河流域都是你的,胡虏们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
敢过去放牧,官府就敢处罚。敢不接受处罚,暴力对抗,后面就有军队过来赶尽杀绝。
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就是这样开拓下来的。
地图开疆很简单,但问题在于之后的管理成本。
仅想想,在一片荒漠上设置官府,派遣官员,维持治安,发展生产,这些巨大的管理成本,就让人心悸。
随着距离越远,行政管理成本越高,超过了所获收益,用不了多久中原王朝就会在当地失去统治,这里也就成为了中原王朝的管理极限,也就是所谓的边疆。
张瑞好奇,典厩署大张旗鼓的向外开拓边疆是为了什么?
李严为张瑞解答道:“是为开拓六牧师苑令所领牧场。上郡为边境六郡之一,既有六郡良家子,亦设有六处牧场。遵循太尉之命,六牧师苑令官员、胥吏、牧民,皆在上郡境内广植白杨树,遍种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