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以铁骑之骁勇独步天下而闻名。
当今汉室凌迟,唯一可能与关西铁骑一争天下的势力就只有幽州,但幽州军又是关西盟军。
所以,关西大军的对手尽皆对关西铁骑无可奈何。
高顺大军主力尚驻扎在泗水沿岸,而探查地形、打探敌情的铁骑已经深入济北国、泰山郡境内上百里。
这形成了一个恐怖的事实,曹军的斥候、游骑在野外非常容易遇到同样散布的关西斥候。
而只要双方遇见,立即就会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
曹军斥候无论骑术、射术、勇武、战马还是甲具、兵刃都比不过关西精锐斥候,大量游骑被射杀,数十名散兵被俘虏。
有俘虏口供,高顺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对当前战场形势一清二楚。
于是高顺召集了将校、参军,正式召开作战会议。
挂在木板上的地图还是汉室落伍的形式。
看着地图,坐在帐内一角的新任校尉关平,由衷感慨,这天下是时候重归一统了,从进入长安开始习文尚武,关平已经太久没有见过这种粗糙简陋的老式地图,诸侯分裂,已经严重阻碍了天下随着关西一同进步。
而坐在帐内的无数文武将校,看着这简陋的地图,内心都无比坚定,只有关西统一汉室才能再统度量衡,为整个天下带来进步与文明。
高顺拍了拍手,引起所有人关注,然后站在地图前,说道:“地图是在鲁县所缴获,比较粗糙简陋,诸位且将就。待吾等一统兖、豫,再派专司详细绘制两州地图。”
“据斥候探查,俘虏招供,吾等已查清济北国主要部署。曹操大军主力屯于济北国国都卢县,全军约有万余人。”
“比岁以来,曹操一直亲自督建城防,增高城垛,加固城墙,又扩宽护城河。城防十分坚固。”
“而张邈一众兖州军则分为两部,一部屯于蛇丘,以汶水为依托,增强补给。另一部则攻入泰山郡,驻扎于岱山之下,准备进攻泰山郡郡治奉高。”
段文看完地图上的标记,微微颔首,说道:“吕布虽然人品不济,但着实算是知兵善战。汶水自济阴郡向北经大野泽贯穿济北国、泰山郡两地。兖州军沿河驻扎,能确保后勤补给稳定。从容攻克泰山郡,剪除曹军侧翼,最终将曹操困死在卢县。”
张辽问道:“曹军有何反应?”
高顺摇了摇头,疑惑的说道:“曹军未有任何反应,每日只派出少量斥候探查情报,主力一直驻扎在卢县。以曹操此前军略,应不至于如此消极被动才是。”
张辽亦点头,说道:“丞相如此重视曹操,不惜联合二十万大军将其攻灭,其绝不至于无能怯懦,仅死守城池。”
高顺点头,说道:“不论曹操有何阴谋诡计,吾等都需做好万全准备,以绝对优势将其困死在济北国境内。”
“故某决议,段文所部继续向北进军,率左翊卫禁军驻扎于汶阳。”
汉室地图不是很精准,但段文还是能看出汶阳与蛇丘相距极近,问道:“若某率军驻扎于汶阳,岂不是与蛇丘境内兖州军紧密相连?”
“不错。汶水贯串蛇丘、汶阳,汝部便是要与兖州大军咫尺可见。兖州军驻扎于汶水以北,我军驻扎于汶水以南。”
“如此能取信于兖州军,我军不会轻易渡河击之。又能作为兖州军之坚实后盾,使其踏实向前进攻,即便遭逢大败,我军亦能为其挡住敌军。”
段文没好气的骂道:“这回要喝兖州军之洗脚水了!”
帐内顿时传出一阵哄笑,段文一直有十分搞笑的天赋,只要丞相不在,他总能天马行空的想出许多幽默话语。
张辽立即关切的问道:“汝等一直驻扎在我右骁卫上游,没向水中撒尿吧?”
段文大笑,说道:“此前未有,一会儿便去!”
总体而言,如今胜势明显,诸将校心情还比较轻松,高顺笑着说道:“放心吧,军中军纪严明,饮水如厕都有严格规范,没人会污染水源。”
段文也是随口一说,污染水源是防守方经常会做的事情。大军长期驻扎,一定会就地打井。驻扎在汶水之旁,往地下挖几米就能打出井水,安全又便利。
高顺继续说道:“驻扎在汶阳,除了稳定济北国局势之外,亦要注意侦察泰山郡战事。若曹军出兵救援泰山郡,立即将其拦下。让兖州军可以从容在泰山郡境内死战,攻灭曹军侧翼。”
段文立即应诺。关西大军在野外作战,战力剽悍,能以极低代价打败曹军偏师。但若攻城,总免不了伤亡。高顺进军鲁阳,其中一个用意便是坐观兖州军主力攻城,消耗其实力。
而所处位置决定了,兖州军哪怕察觉高顺想法亦无可奈何。兖州内战,关西大军可以从容抽身而退。但张邈、吕布若放过了曹操,养虎为患,一旦曹操、袁绍联合,张邈、吕布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张辽一名亲兵在张辽耳边轻语几句,高顺看了一眼,并未在意,继续说道:“接下来讲泰山国部署……”
张辽叹了口气,站起身打断高顺发言,说道:“高将军,泰山郡战事恐怕要重新部署了。”
所有人皆惊讶的望向突兀站起的张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高顺皱眉,问道:“有变故?”
张辽点了点头,说道:“刘备亲领四万余徐州大军,以为徐州百姓报仇为旗号,自琅琊攻入泰山。其前锋关羽所部骑兵已抵达费国县,同我右骁卫轻骑爆发激战。”
段文勃然大怒,说道:“这厮狼子野心,名曰为徐州百姓报仇,实则是相助曹操,以免我关西大军占据兖州。”
主将高顺相对平静,说道:“唇亡齿寒,徐州若不想步兖州后尘,放下此前恩怨,救助曹操是极为明智之举。难怪丞相当初强硬要求诛杀刘备,此人胸襟宽广,有壮志雄心。未能根除,方有今日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