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九章孟朝不焚书,只坑儒

治国不似人生。

作为个人,知道前方有危险,可以后退,可以绕路。

但国家大事,容不得有任何退缩余地。

哪怕明知道前方危险重重,也不得不正面碾过去。

便比如眼下的征辽东。即便知道隋炀帝在这里撞得头破血流,孟朝还是要沿着隋炀帝的战略,再走一次。

举国天下,无数藩臣都在看着长安,看长安如何应对辽东不臣之国。

若张瑞退缩了,这些已经臣服的藩臣就立即会对孟朝有所轻视,有样学样的割据一方,不理孟朝政令,设卡征收孟朝商队关税。

好不容易打造的通商环境,开拓的倾销市场,就会逐渐消失。

若西域各国都学辽东,互相征伐,自行其是,那孟朝要花费无数的代价才能抚平西域,恢复丝绸之路的安全平宁。

况且辽东不打,让一群小国在其中养蛊厮杀,最终出现一个高句丽、后金这种强国,会立即成为孟朝的心腹之患。

册封完藩臣,张瑞对陈凡说道:“卿后日亦出席一下五军都督府事关出兵辽东之军议。”

五军都督府这次出兵辽东,主要目的是打通前往南韩之路。

汉室禅让之后,刘氏宗族、官员便在孟朝文武监视下逐渐汇聚,收拾行装,准备前往辽东,营建汉城。

汉室册封的宗室、诸侯王、列侯,愿意跟随刘协前往辽东的都被送往洛阳,失去了封国。

不过也有大量藩王表示可以失去王位,只求留在中原,不欲去辽东苦寒之地。

这倒不是他们对孟朝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在当初封陈王刘宠为魏王时,便已提过,自黄巾之乱起,是时王侯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或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而陈独富强。

这些诸侯王在汉室也没了租赋与俸禄,流离失国,饥寒窘困是常态。

就算失去了王位,在孟朝作一名普通百姓也与在汉室没多大区别。与这种情况相比,前往辽东的生活只会更艰苦恶劣。于是这些人选择留在故土。

除了汉室的死忠臣子与诸侯王,张瑞还为刘协准备了大量清流、腐儒,多达两千人。

这两千人还在征集当中,不过张瑞相信很快便能远超预期,两倍三倍于这数字也不是没可能。

不要误会,张瑞可不是满清,不搞文字狱,更不焚书,只“坑儒”。

而且是将这些腐儒往死里坑。

张瑞亲自下发了一份诏令,令天下州郡,各县乡里,募精熟于《论语》的儒家大贤,为皇帝讲解儒家典籍。

关西百姓皆知,张瑞最痛恨那些千年如一日,对着一本《论语》皓首穷经的腐儒。

这份诏令无论怎么看都透露着一丝诡异。

但关东那些大儒并不了解这些。以腐儒的个性,听说能为皇帝讲解孔孟之道,必然会趋之若鹜。

只是这份诏令里,张瑞没有明确说是为哪位皇帝讲解《论语》。

刘协虽然禅让了传国玉玺,可是张瑞并没有废其帝位,一直允许其上书不称臣,用天子车架仪仗。

所以汉家天子也是皇帝。

一个小小的误会,便顺利将无数醉心功名利禄的大儒坑到了辽东,可谓一举两得。既解放了中原的思想,促进百家争鸣。也促进了儒家开拓蛮荒,将诸夏文明传播到朝鲜半岛。

谷/span虽说这么做,略显不厚道。

但儒家也应该认真反思,为什么秦、汉、孟接连三朝的开国之君,都对儒家缺乏好感。

秦朝跟孟朝就无需多说了,都或多或少的干了一些“坑儒”的事情。

哪怕汉朝开国之君刘邦,生平最厌恶的也是儒生,动辄破口大骂,斥之为“腐儒”“竖儒”,甚至直接抓下儒生的帽子,往里面小解。

在与陈凡谈完宗藩事宜的次日,张瑞又投入到另一项事业当中,祭祀太庙。

这个时代讲究事死如事生。

所以哪怕张瑞的宫殿都还没建完,宗庙已顺利建完。

长安的建造参照了《周礼·考工记》: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即皇城建造“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以体现皇权至高无上。

左祖右社,就是说,皇城的左边是太庙,是帝王们祭祀祖先之处;皇城的右边是社稷坛,即帝王们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

玄黑、威严、肃穆的太庙内,如今还只有一人的灵位,即孟朝烈祖皇帝张锋。

锋即取自牛角锋锐之意。

没办法,张牛角这个名字实在是不上台面。

就像朱元璋将父亲朱五四更名为朱世珍一样,张瑞也不得不为这个坑儿子的父亲更名。

总不能真的追封他为大力牛魔神武皇帝。

虽说改了个名字,但张牛角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享有帝号。

在追封先帝之后,张瑞又进一步册立国本。

即立嫡长子张佑安为太子,封赵虞为皇后。

没有什么复杂的政治斗争,一切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就像李世民登基,长孙皇后自然就践皇后位。朱元璋登基,马皇后自然母仪天下。

朱标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若朱标不死,朱棣根本不敢起兵造反,明朝也不会爆发席卷全国的大规模内战。

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不一定最完美,但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只能在几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子中间选一个来执掌整个天下。

那么嫡长子继承制,一定是最平稳的那个选项。

张瑞对自己后代的德行没有太高的期望,与其期望他们为人中龙凤,张瑞觉得还是将制度为他们铺稳更靠谱。

实现如明朝一般的情况,皇帝不理朝政,帝国仍然运转正常。

嫡长子继承制无疑符合张瑞的期望,诸夏只要稳住局面,不爆发内战,那就能够轻松震服周围所有胡虏。

除了张佑安被封太子之外,蔡琰之子张嘉被封为了晋王,大桥之子张泰被封为了齐王。

不过这些太子王爷都还年幼,最大的张嘉也才六岁,都被张瑞留在了身边,没有前往封国。

或许等他们长大了,张瑞会认真考虑将他们封的远一点,去为孟朝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