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难得的清闲,今日他在文德殿挥毫泼墨,在练习书法。
坦白说,仁宗皇帝赵祯还真是一位难得的书法家。
其飞白体不逊于赵佶瘦金体。
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赵祯不但为人谦卑,善待臣民,而且积极改革,推进国家发展,在他的治下,国力空前强大,人民生活安康。
而同样作为皇帝,宋徽宗却完全不一样,甚至是走向了对立面。
但是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对艺术感兴趣,都有很高的文艺修养,都是能写善画。
特别是从书法来说,尽管宋徽宗的瘦金体名闻天下,但是宋仁宗的飞白体也是不遑多让,就连大文豪宋欧阳修都曾评价说:“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
由此可见,赵祯其实在书法上是有很高的造诣。
当然,与他的书法相比,其实最最厉害的还是,在他的治下整个朝廷是“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赵祯时期是整个宋朝诞生牛人最多的时候,牛人辈出,星光璀璨。
赵祯朝的牛人有石小凡(好吧,石小凡其实排不上名号的)范仲淹吕夷简杜衍庞籍包拯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张方平赵抃范镇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吕大防吕惠卿曾布章惇范纯仁柳永晏殊宋庠宋祁梅尧臣苏舜钦蔡襄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沈括苏颂。
从中国历史来看,赵祯一朝人才之多,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
就连苏轼都评价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
自从《兰亭序》孤本被石小凡可耻的据为己有之后,赵祯对兰亭序是日思夜想而不可得。
没办法,既然得不到,那自己就临摹一幅吧。
殊不知,就是赵祯随手临摹的这一副《兰亭序》,虽然比不上颜真卿真迹,可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赵祯临摹的兰亭序,备受后世好评。
赵祯厚道的皇帝。
还是个大才子,琴棋书画诗,样样精通,特别是书法,擅长飞白书法。
宋欧阳修云“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
他临《兰亭序》,千百年来广受书画大家的好评。
赵祯个性特征是:对弱者同情,对世事宽仁。
这既成就了他的个人魅力,也成就了他为帝的业绩。
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而此时的赵祯,临摹完兰亭序之后,看到喜滋滋进来的陈琳,不由得有些惊讶:“怎么,陈琳你又遇到什么好事了,说与朕听听。”
陈琳尽量忍住笑,可越想越是忍不住,虽然这在赵祯面前是失态了。
好在赵祯这个皇帝性子随和,陈琳知道自己不会被治罪,当下笑着说道:“陛下,近日京城都在盛传一件事,传的颇为哈颇为有声有色,哈哈哈。”
笑容是会被传染的,虽然赵祯不知道陈琳笑些什么,可忍不住还是跟着微笑起来:“怎么,什么事如此好笑,不会是关于石小凡的吧。”
“回陛下,虽说不是说驸马爷,却又与驸马爷脱不了干系。”
赵祯一怔:“朕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还真是与这个败家子有关。
这倒是没什么好稀奇的了,石小凡不惹点事,那就不是他石小凡了。”
还是赵祯最了解这个败家子,石小凡不在京城搞点事情,那就不是他石小凡了。
这句话,说的一点儿也没错,简直就是石小凡在东京城一生的真实写照。
陈琳继续忍住笑:“回陛下,前日驸马爷和勇敢候在樊楼吃酒。”
“勇敢候,管勇敢候什么事了?”
一提起凌天扬,赵祯不由得皱了皱眉头,打断了陈琳的话。
一个石小凡已经够难缠的了,再加上个凌天扬,这二人珠联璧合不会又闯祸了吧。
还好,陈琳回道:“这勇敢候似乎有什么事求着驸马爷,可能是有求于人,就就和驸马爷喝多了。
结果,结果喝多了的二人在樊楼耍起了酒疯。”
一听这个赵祯又急了:“耍酒疯,这二人没欺负别人吧。
哼,此二人胆大包天,朕看要好好收拾收拾他们一下才是。”
陈琳慌忙回道:“回陛下,驸马爷并没有惹事,而是而是把勇敢候求他保守的一个秘密。
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告了出来,现在,整个东京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这下,赵祯一听来了兴趣。
能让石小凡保守的秘密,自然是不能与外人知的。
八成,是勇敢候的什么糗事。
这种事若是石小凡当众说出来,那倒是有好戏看了。
赵祯的嘴角不禁泛起一丝笑意:“哦,那你告诉朕,什么秘密。”
“就就是勇敢候惧内,有此在家给夫人跪搓衣板,这事不知为何被驸马爷知道了。
驸马爷醉酒之后,在樊楼四处嚷嚷起来,还说还说什么让食客们保密。
结果,第二日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
赵祯先是一愣,随即“哈”的一声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天扬,别哭了,多大的事,不就是旁人知道了么。
知道就知道,大不了,我也当着众人的面给你跪还回去,让京城的人都知道,我也怕你还不成么。”
勇敢候府内,凌天扬捂着被子哭的像个孩子,曹若冰则在一旁没心没肺的笑着。
“我不活啦,若冰啊,我没脸见人啦。
这以后还怎么让我出门,我不活啦!”
凌天扬将头埋进被子,继续哀嚎。
“二舅,二舅!节哀啊二舅,我刚才在外面,听一个卖枣的老婆婆,在说你跪搓衣板的事呢。”
正说着,石小凡带着狗腿子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