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群英三国 第61章 搅浑天下势

时间在改变,有些事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按说董卓应该是在191年才退入了关中,并且在192年4月中了王允的离间计,死在吕布的手中。在这之前,他从一个立志挽救大汉的忠臣,变成了一个只懂享受的中年人,可见在这段时间内,他是彻底认清楚了大汉的现状,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

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理想和信念被一朝否定,对于董卓来说显然打击太大了些。

在这个时空,他在190年就退入了关中,虽然依然打着刘协的名义组建他的小朝廷,但却是发现刘协似乎也没办法天下群雄,甚至关中那些老牌世家都没办法号令。

天下世家似乎都在和他作对,哪怕没有明面的来,也是阳奉阴违。

自四月份来到长安安定下来,到了六月份,便是对一切都看淡了。为大汉忙碌了大半辈子,是时候享受享受了,这年头六十多岁就死去的也不少,天知道还有几年好活的。至少也要把,自己逝去的青春都给补回来才对得起自己啊!

于是,他广纳两州钱财美女,在长安城外建立了一座坞堡,名曰‘郿坞’。

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这里居住,几乎不再上朝。朝政也几乎丢给了自己的女婿李儒和弟弟董旻来处理。不过如此也可以间接看得出来,他是多么没有安全感,毕竟他至今已经遭受到了来自汉臣数次的刺杀……

到了191年的如今,长安城内蛰伏已久的汉官势力又开始悄悄活跃了起来。

只是臣子们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主张前去并州投靠刘辩;一个则是说要杀死董卓辅佐刘协。前者以杨彪、王子服、伏完为主;而后者则是以董承、王允为主。

或许董承的立场也不是非常坚定。只是他是董老太后的侄儿,而老太后是挺刘协的,且刘协对他的好感度也不低。相反若是去了晋阳,刘辩对他会怎么却根本得不到保证。所以只要不是傻瓜,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除非真的是事不可为。

由于相比其他世家而言,他们的表现更加的‘恭顺’,故而这段时间,董卓的人和探子都放宽了对他们的监控。

杨彪等人就在合计,如何逃出长安北上晋阳。而王允则在试图劝说他们留下,但要他们真正留下。必须就要有更大的利益才行。如今刘协把持在董卓手中,他王允甚至是董承都没办法保证什么。

所幸随着吕布的两次战败,他在董卓的心中地位是下降了不少。再加上董卓自暴自弃,前段时间因为生气,投出一枚短戟。差点就要了吕布的小命。然而董卓本身已经是自暴自弃中,自然不会道歉,这也使得本来就有点小心眼的吕布,怀恨在心。

这一幕对于王允来说,自然是最好的计谋素材。

他甚至已经想到了离间计,当然并不真的需要貂蝉,美色纠纷只是一种润滑剂,真正引起吕布和董卓破裂的。还是他的野心和对董卓的不满。

显然,王允已经开始进行计划,只待万事俱备。则大事可成!

同一时间,由于东郡没有黑山军作乱,袁绍自然也不会派曹操前去支援。如今曹操就如同袁绍麾下的打工仔,平时按时打卡上下班,过着混吃等死的日子。

他很想有一块根据地,但奈何青州、兖州和豫州的黄巾军都被拉走了。甚至黑山军都被方云收编了,他曹操还能有何作为?没有一个出兵的借口。又岂能随便离开?!

反倒是袁绍,经过一年的积累。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如今缺的不过是地盘而已。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郭图和逢纪二人给出建议,夺了韩馥的冀州。

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给公孙瓒去一封信,言及共同攻打冀州,谁先占了土地就归谁。同时买通韩馥身边近侧,让他试图请自己前去支援。然后,堂而皇之的据有冀州!

为了以防万一,收买是第一时间进行,却不想事情刚开始,并且收买到了辛氏兄弟,却不想方云也已经打通了闵纯和耿武的关系,通过他们告诉韩馥两人被袁绍买通的事实。同时在暗部的配合下,呈上的一系列的‘证据’。

韩馥也没想到,自己的近侧臣子居然会私通外人谋算自己,但在铁证之下也是不得不信。最后暴怒将二人革职查办,没有杀死他们也算是看在昔日情面之上。

两人灰溜溜的跑出邺城,刚好前去绑架田丰全家的暗部部队发现,顺带就把他们连同他们的家人一起绑到了晋阳。

当时方云看着下首处的两人,也在犹豫到底是杀呢?还是招降呢?毕竟他们既然心向袁绍,在袁绍未死之前,只怕都很难得到他们真正的忠诚……

好在辛评不傻,看到方云眼中的杀意,立刻拽着自己的弟弟辛毗宣誓效忠,甚至发下最恶毒的誓言保证忠诚。如此,方云也不得不相信他们的说辞,交给戏志才安排。

收买既然失败,那么袁绍自然要面临韩馥的怒火,同时后续引公孙瓒南下的计划也无法实施。但他没想到的是,方云帮他实施了。

公元191年,即广安二年三月,方云给公孙瓒去了一封来自刘辩的诏书,任命其为冀州牧,韩馥的冀州牧身份被否认,只因为他是董卓册封的,名不正言不顺。

同时,代郡的军队蠢蠢欲动,做出了攻打幽州其他州郡的准备。公孙瓒识时务的话,自然是要第一时间南下冀州抢地盘,否则就只能等着被方云一点点的消灭掉。再说从右北平太守变成冀州牧,这样还不懂得取舍,那么他就活该被杀了。

公孙瓒不傻,果然是举族搬迁。南下冀州。但这个路上必然会先和袁绍的渤海军相遇,到时候显然一番龙争虎斗在所难免。更别说,韩馥若想保住他冀州牧的地位,杀死公孙瓒是唯一的选择。

同时,另外两道诏令被发布了下来:

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提前给他一个地盘,然他若是因此就率军离开袁绍前去当这个太守,只怕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的话,袁绍会先灭掉他。

同时,任命刘备为陈留郡太守令其三个月内要抵达陈留,否则任命作废。此刻刘备刚刚被公孙瓒任命为北平县令。坐镇中山国北平县。一个是县令一个是郡守,在没有军师的情况下刘备会如何选择,这几乎不需要怀疑。

三道诏令引发了三个不同的结果:

公孙瓒的确是第一时间南下,并且攻打下了中山国大批的土地,眼看就要吞并全境。同时。这也引起了袁绍和韩馥的敌视,两人暂时结盟,共同对敌。

但由于有不愉快的经验,这个联盟显然非常不牢靠。而且,韩馥没有张郃和高览两员大将,要对付公孙瓒也不太容易。

曹操果然是借口在东郡立足稳妥之后,就会挥师北为主公(袁绍)攻打冀州。袁绍就冲着这‘主公’二字,顿时飘飘然。连逢纪出面谏言‘这是凤虎归山’的说法都否定了。

却不想,曹操带着本部人马来到东郡,果然是迅速驻扎了下来。并且稳扎稳打去收复东郡其他势力。最后招降了东郡原本的太守桥瑁,在东郡立足了下来。目前,依然以袁绍为主,好话一大堆,甚至礼物也送去不少,把袁绍伺候得妥妥帖帖的。

与此同时。也在想办法,进一步扩大地盘!

至于刘备。也是慌慌张张辞掉了北平县令的职位,带着义弟关羽和老乡简雍迅速南下。在长垣县驻扎了下来。或许可以说,是攻下了长垣县,并打算以此作为根据地,逐渐向陈留郡全军扩张。

方云的这个安排,直接提前把刘备和曹操放在了对立面上。毕竟两者毗邻,想要扩张必然会开战。到时候,也不知道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不管是谁,最终获利者,都将是方云。

在这段时间内,第一支走黄河的商队已经开始来到并州,并且完成了第一笔生意。同时,青州的造船厂已经开始建设,方云给出了一些建造海船的建议,都是零零碎碎的知识,却对这个时代的工匠来说,如同捅破了窗户纸一般,使得造船技术得以突飞猛进。

至少十支部队,开始和天下诸侯进行接触,把次一级的武器和防具进行出售。

方云还不懂得什么土法炼钢,但他通过典氏家族的不断摸索,至少使得铸造速度提升了两倍,同时质量也有所提升,而原本淘汰下来的次级武器,自然不可能回炉,方云做主全部卖出去换取军资。那些已经开战,或者即将开战,正需要大量武器装备的军阀势力,便是他最好的主顾!

当然,在这里有一个侧重点,那就是谁更弱,就买给谁。

甚至于,出售了十多台新改造的冲车给曹操和刘备,让他们攻城掠地更加的轻松。而双方也是投桃报李,查抄的各种钱财,也就陆续作为交换被商队带了回来。

由于商队一开始也没有亮出自己的归属,所以这一切在诸侯眼中,不过是外地商会的自发行为,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到他们发现这点的时候,只怕已经面临山穷水尽的情况。

毕竟,商队在出售商品的同时,也在积极拉拢当地的各种工匠,许以高薪和高福利,带着他们回到并州。随着一次次的贸易进行,这些地方的生产力会进一步遭到破坏,到时候这些诸侯对商队出售武器的依赖性,也会进一步提高。

到时候,若是和并州开战,商队停止出售武器给他们,又会发生怎么样的结果?

方云表示,自己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未完待续)

ps:说真的,写这一章的时候,可都想要灌灌水什么的,比如一方势力的反应配上一大段对白,扩张到三千字一章什么的,这样就可以有三章9000字了!

虽然很想迅速描写开战,但下一章开始,大概会有一两章是牵扯到内政问题的,所以仗自然是暂时打不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