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胜利十一人 第262章 全新队伍

安荣手里拿着一张名单,递给了郭凡,郭凡翻来覆去看了很久,有些疑惑的问道:“荣子,这就是你的新一届国奥队队员?”

安荣道:“初步预计是这样。当然只要我们能去得了伦敦,最后的十八人大名单肯定还是会发生变化的。”

“怎么这里面的人,我大多都没听说过?”

“很正常,我本来就是找的很多新人。这份名单里面,没有一个海归队员的。”

“虽然我不知道你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但我还是相信你。”郭凡把名单递给了他:“你是不是打算带他们去打热身赛了?”

“是的,目前这份名单我还没有对外公布,但是我想先向你确定一下,如果我想去带队热身,你能不能把球队所需的资金安排得下来?”

“这没问题,吴世维那个家伙是完全不想管国奥队的事情了,你去打热身赛,我是可以安排得了的。呃……你什么时候去?要尽快安排吗?”

安荣笑了笑,道:“不用那么急,你慢慢安排,一个月之后安排都没问题,我连基本训练都还没有开展呢。这份名单上的人很多在俱乐部都不是绝对的主力,预选赛离现在只有不到两个月了,我需要这些球员赶快熟悉起来,不然比赛怎么踢!”

“等等,你刚才说,他们都不是绝对主力?”

“对,有些甚至根本打不上比赛。”

郭凡纳闷了:“那你招他们进队做什么?”

“我自有我的原因。郭凡,你要相信一点,全中国打不上比赛的年轻球员很多,但我只选择了他们,就说明他并不是因自身能力才踢不上比赛的。就好比刘建伟和唐凌,他们到了我手下才打上主力,而且表现很不错,和阿曼的第二回合你也看到过了。”

郭凡沉默,安荣的确说得很有道理,全国那么多球员,在板凳上虚度年华的一大把,为什么安荣偏偏选了名单上的这些人?只能说明这些队员有吸引他的地方。

“好吧,荣子,我帮你安排热身赛的事,你等我的消息吧。”

有了郭凡这句话,安荣也在第二天很放心的对媒体公布了新一届的国奥队名单,并将他集合起来。媒体和球迷们一见这名单上的名字,顿时二丈和尚摸不着脑袋了。

这都是些什么狗屁玩意儿?

虽说安荣解散了上一届国奥队,扬言要重新组队,可是,也不至于招一些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人吧?这些人里面除了在和阿曼队的比赛中出过场的黄宇、唐凌和刘建伟以外,其余的队员大家都不认识,安荣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他认为靠了三个新人杰出表现后,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国内足坛的新人身上了?

若真如此,那么安荣就是自掘坟墓。而安荣还真的就是打算以这些年轻且又未知姓名的球员作为新一届国奥队的班底。

不过媒体不会放过他,有记者就在报道中称:“在这份名单里面,我只认识五个人,一个是伍磊,一个王小雷,还有三个人是黄宇、唐凌、刘建伟,除此之外,剩下的二十五个人我一个都不认识,甚至都没听说过。”

也有记者说:“安荣是不是有些高估自己?这帮人再加上几个海归队员,难道就能带着国奥队去伦敦了吗?要真是这样,还不如就用以前的那些队员。”

记者的话很客气,对安荣在人员选择上的不满也只是很婉转的表达出来,可球迷就不一样了,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安荣你脑子有病吗?这都找的什么人?”

“通过了阿曼那一关,安荣的脑袋估计给烧坏掉了,才找了这么些人过来。”

“是不是在黄宇那三个小毛孩子身上尝到了甜头,干脆全部找新人了?”

“安荣,你还记得自己姓什么吗?”

球迷的语言不会对他客气,还有一些前国奥队队员也表示,对这份名单完全看不懂。

昆明海埂训练基地。

这里是中国两大训练基地之一,另外一个是香河。海埂见证了中国体育尤其是足球事业的发展历程,在1975年便投入了使用。海埂训练基地海拔1888米,气候温暖如春,很多球迷在这里留下一代又一代的难忘回忆。

然而,也正是在这个地方,中国足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诞生出海埂集训一类的“中国特色”,并随着中国足球一次又一次走向世界而未果后新招百出。即使在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后,那啼笑皆非的12分钟长跑、限薪令、转会摘牌制等等,这一系列带有政治手段的强制性管理色彩仍旧层出不穷。

不知道这种用政治的方法来管理足球运动算不算中国足球的失败。

安荣现在就在这里,他刚把那些报纸扔到了一边,上面全是对他的批评和质疑。对此他早就猜得到了,不过媒体对他不能造成什么影响。报纸他可看可不看,眼不见为净的办法有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但有一件事让他想不通,那便是足协主席吴世维竟然在今天上午给他打了个电话,还不是打的他办公室,是打的他手机。电话里吴世维质问他,这国奥队的名单是个怎么一回事。

安荣听着来气,一开始吴世维给郭凡说得好好的,说不会插手国字号的事情,一切全由郭凡处理。这几乎也是以往几届足协主席的作风,任何事由副主席去处理。可这个姓吴的在看到名单之后立刻就问安荣,要安荣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安荣心里想着和这个不懂足球的家伙解释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他丢了一句“吴主席请放心,我对这些孩子们很有信心。况且我也说了,要是去不了伦敦,我和郭主席一起卷铺盖走人”。

这句话让吴世维的无话可说了,只是在电话的最后打了几句官腔,并表示“既然安指导都这么说了,足协也是大力支持”,然后挂了电话。

当时的安荣气都不打一处使,他还问了郭凡,这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吴世维管起这个事来了?郭凡也是一肚子苦水,不知该从何说起。

安荣告诉郭凡,他说他想把国奥队的教练组换掉,特别是助教和领队,这两个人他都不想要。郭凡心领神会,向安荣打包票,这件事就包在他身上了。

国奥队的助教还是当初布拉泽维奇带队时就在队里的,但安荣一点都不想和这个人合作。其实两人合作时间也不长,也就寥寥几场比赛而已。可是安荣就是讨厌这个人,最大原因,还是在和阿曼第一回合的比赛结束后,他就惋惜的说国奥队看来是得死在阿曼这一关了。安荣听了很不爽,这******第二回合还没开打,他就自己挖好了坑把自己给埋了。

所以安荣决定不再留用他,把他换掉。国字号的队伍要是多几个这样的人,一辈子都看不到希望。

至于领队,理由更简单,几个月前,安荣第一次召集国奥队集合,这个领队在会议室里面向队员们宣布球队新出的一些规矩。安荣在旁边听着,越听越不对劲,那是一支足球队应有的规矩吗?简直就像是监狱。

这种近似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管理手段显然不适合用在足球队里。这是体育竞技,不是******搞政治思想,踢出成绩才是正事,其他的什么精神什么面貌,那是官话,是当官的事,和足球运动员没有半毛钱关系。

安荣告诉领队,这种什么规矩以后就不需要了,但是这个领队见安荣年轻,又是教练界的新人,对他的话爱理不理,还说这些规矩是国奥队必须要有的。安荣听了更不爽了,下定决心要在今后让这个人滚蛋。

如今时机已经成熟,新的队员选好了,新的助教和领队也应该找更合适的人来。安荣让郭凡帮他找人,郭凡对他很熟悉很了解,找的人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

梁希然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去国奥队报到,他的父母在一边帮他的忙。昨天安荣打电话给他,叫来海埂参加国奥队的集训,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还以为自己在做梦。要知道他在上海申花打不了几场比赛,还因为自己的性格使得教练和球队里的几个“大佬”不待见他——他们认为梁希然年纪轻轻就目中无人。实际上他只是比较喜欢安静罢了。

母亲帮他将最后一件衣服塞进了拖箱,语重心长的说道:“去了国奥队要尊重教练、尊重队友,要和他们处好关系,千万不要闹了矛盾。”

“嗯,我知道的。”梁希然拖起拖箱,对父母道:“爸、妈,我走了。”

“去吧,注意安全。”

梁希然笑笑,正要出门,父亲喊住了他:“等等。”说着拿出一千块钱:“这些钱你拿着,以后好用。”

梁希然回绝:“不用了爸爸,我身上还有点钱,路上够用了,在国奥队是不用花钱的。”

他把钱退给了父亲。他虽然在上海踢球,但他不是上海本地人,父母在当地一家工厂里打工,并在离俱乐部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子。梁希然的家庭并不算好,可是当初他对父母说自己想踢球时,父母也是很支持他的,并为他花了不少钱。原以为成为了职业球员,就能赚很多钱了,可惜事与愿违,他现在的工资很低很低,在上海生活得很辛苦。

在职业足坛,并不是每一个球员都能拿着高额的薪水,更多的人都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

拒绝了父亲的钱,梁希然系好鞋带:“爸妈,我去了啊。”说完他立起身,拖着手中拖箱走出了出租屋。

贵州智诚俱乐部,原名为上海中邦,因球队债务困难,今年一月被智诚收购,上海中邦也便从中甲赛场消失了。球队既已被收购,球员也有些了变动,新的高层管理和教练组重新整合了球队,前上海中邦的很多队员都无法再确保主力位置,就算曾经被安荣提拔的三个少年,也在主力和替补之间摇摆不定。

“小宇,你动作能不能利索点?看你在球场上跑那么快,怎么整理东西这么慢?”唐凌站在宿舍门口,催促着黄宇,叫他动作快一点。

黄宇不紧不慢的收拾着球衣、球鞋和护腿板,并慢吞吞的说道:“急个什么?国奥队里面又没有美女,都是些大老爷们儿。咱们不急,慢慢去,我敢说我们绝对不是最后一批到海埂的。”

“安指导已经在海埂等着我们了。你看看人家伟哥,这么高的个儿都收拾好了,就你这么慢。”唐凌说着指了指站在身边的刘建伟。

刘建伟用膝盖顶了一下唐凌的屁股,还道:“给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叫我‘伟哥’。”

“嘻,叫太久了,很难改口了。”唐凌靠在门边,脸上笑嘻嘻的。

黄宇把衣服往包里一塞,对刘建伟道:“你还是认命吧,这么久要我们改口很难的,伟哥。”

刘建伟:“……你们两个……”

“哈哈。”黄宇大笑一声,把包一提:“走了,去海埂!去国奥!去找安指导!”

三人拿着行李,欢快的冲出了宿舍。唐凌跑在了最前面,还兴奋得打了个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