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锦的一番话让堂上众将无不胆战心惊,他们也清楚自己所作所为有违国法军纪,虽罪不至死,但若是被朝官们咬住不放,那也是件十分麻烦的事情,丢官罢职是免不了的。而自此多年的沙场厮杀换来的一切将付之东流,让他们也是不甘心。
“陛下,属下等明白国法无情,军法如炉,但其中也有诸多的不得已!”陈凤林想想起身向皇帝施礼,面带苦涩地道。
“朕也明白!”赵昺压手让其坐下,举杯邀众人同饮一杯,又拿过酒坛为众人一一斟满道,“尔等是不是以为今天出门没看黄历,以为本是一场君臣叙旧,重温旧情的好宴,结果却成了一场自投罗网的鸿门宴!”
“属下等不敢!”大家听了讪笑着连连摆手,可心里却也是七上八下,不知道皇帝是在说笑,还是准备将他们一举拿下。
“看看你们的样子,陛下若是想要将尔等拿下,又何必选择在此。”赵孟锦怎不知他们当下的心思,冷笑着道,“若非陛下将弹劾你们的折子一直留中不发,尔等还能坐在这里喝酒,早就在天牢之中叙旧了!”
“唉……”赵昺看着众将却是抚额长叹一声,苦笑着道,“尔等对朕就如此没有信心,不惜做出自污求自保的事情吗?”
赵昺前世历史学的不好,但是架不住处在数千年历史沉淀的远端,听多了‘狡兔死走狗烹’、‘同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的典故和传说。而真正的历史也确实如此,开国皇帝弄死患难兄弟的事情是层出不穷。
自从秦始皇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来,皇帝便是人世间最高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皇位宝座只能在家族中传承,其余人等皆不得染指,否则便是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话是这么说,可皇位之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以致不少枭雄都在觊觎这位置。
因而对皇帝的威胁最大的就是功臣们,为了坐稳江山,应对功臣之威胁,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他们的权力,为了彻底消除威胁,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功高震主的功臣从肉体上消灭掉。
赵昺在初入社会就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常识,一般而言,那些历史上的一些大功臣,能够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从死人堆里活下来,定有过人之处,绝非等闲之辈哪个也不是傻子,为了自保也就不得不想办法。
于是便通过自污以求自保,人生不过一套戏装,而求自保者就是戏精。越是韬光养晦,自污越是猥琐;越是朝不保夕,自污越是不堪。当年说好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一旦上位,穷则搖尾乞怜,达则为非作歹,何官无私,何水无鱼。
赵昺都不得不佩服那些时代宠儿的智慧。
信陵君窃符救赵后,遭魏王猜忌,人生巅峰之际,果断刹车,“与宾客为长夜之乐,引醇酒,多近妇女”。昔时量宽得人、身先率人公子,由此掂斤播两、鼠肚鸡肠起来。
王翦伐楚,秦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此等艺高人胆大之辈,看着皇帝,想想前途都害怕,不得不通过索要财物,以表明自己并无远志,心思仍在秦,让国君睡可安枕矣。
萧何位列百官之首,有严除积弊、广浚利源、矢慎矢勤之能,疾恶如仇、爱民如子、视民如伤之德,刘邦对其极不放心。遂听从门客建议,强夺贱买民间田宅,竭民力,失民心,一时民怨沸腾,清誉从此毁。
李渊为消除隋炀帝猜忌,纵酒纳贿以自晦,日日酗酒,公然受贿,以此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上认为其并无反心,才放之一马,由此谋而后动,成就大业。
李孝恭有将帅之才,为大唐建国立有汗马功劳,李世民对其多有猜忌。为求自保,李孝恭养歌姬百余,夜夜笙箫,歌舞饮宴。面见李世民时,说之前赐他的王府太大,想以大换小,心思似乎都在过日子上。
韩熙载为后唐进士,文章书画俱佳,其父因事被诛,逃奔南唐,深受中主李璟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向北宋屈辱求和的同时,对北来官员百般猜疑。这般情形下,轻财聚人、律己服人的韩熙载为求自保,故作腐败,醉生梦死。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一时权倾朝野。深谙官场之道的他,为防功高震主,引来朝廷猜忌,一向谨慎自律之人,于道德层面,一反常态,娶小妾,收礼品,进退失据,做了许多有悖做人准则的荒唐事,甚至有说他在直隶总督任上贪污二十万两者。
奕劻在推动改革的同时,毫不掩饰地大把捞钱,高调成为大清首富,高调展示自己对醇酒美人的低级趣味,“吃不完的珍馐,花不完的钱;摆不完的阔气,弄不完的权;听不完的颂歌,收不完的礼;享不尽的富贵,过不完的年”,所有这些,为的是让慈禧老佛爷高枕无忧……
赵昺过去总是以为是皇帝无义,导致忠臣良将无辜受戗,但当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天,尤其是有了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感到欣喜的时候,更多的是无奈的忧伤,担心自己会被取代,父子间为了争夺权力反目成仇,担心自己打下的江山败在其的手里。
不过赵昺毕竟是有过前世的人,很快就想清楚其中的关节,而这几乎就是一个无解的题目。人常说‘屁股的位置决定了脑袋’,皇帝的屁股下是江山,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确保江山万代是头等大事。
所以皇帝的所作所为就首先就难逃封建专制的圈子。能够打下江山的皇帝没有庸才,清楚打江山靠的是能臣,守江山靠的是忠臣。而麾下的功臣更皆是有杰出的才能,要么谋略过人,要么骁勇善战。
但是一旦皇帝的屁股坐上龙椅,各自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功臣除了拥有兵权、钱财等有形资产,还有威望、才干和人际关系等无形资产,政权财产可以上交舍弃,无形的资产很难清除,而且这些人还一个比一个难管,如此开国之前的人才在建国后可能就变成了隐患。
皇帝终归不是神仙,也无法预知谁是忠臣,或者将来谁是奸臣。破解这个难题就如同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答案,只能是连蒙带猜。因此,功臣们造不造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们绞尽脑汁要解答的庞加莱猜想。
赵昺有时候也曾想过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自秦灭六国四海归一算起,由汉人完成统一的王朝有西汉、东汉、隋、唐,加上勉强算是完成一统的宋及此时尚未出现的明朝,开国功臣大都三种归宿:诛杀、供养、任用。
而产生不同归宿有五个条件:皇帝登基年龄;帝王素质;功臣才略;君臣间的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乡党关系,君臣间是否互相信任,功臣何时投奔主君等;此外就是国家内外形式,大敌当前,首先处理防务对外,当国家太平,首要矛盾就变成处理内政。
谁都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帝国的缔造者必须直面权利的交接,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形势不同,各位皇帝做法也不尽相同,除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杀功臣的刘邦、朱元璋外,至少还有几位做的不错。
东汉光武帝刘秀对待开国功臣:生活上给予高标准,政务上给予权力,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刘秀命人为手下功臣绘制画像悬于凌云阁内,人称“云台二十八将”,成为君臣和谐相处的千古佳话。
隋、唐开国之主对待元勋极其优待。唐太宗李世民效仿光武帝刘秀,也命人在皇宫凌烟阁内高悬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时常瞻仰怀旧!“凌烟留名”也成为臣下建功立业、君上封侯拜将的代名词。
本朝太祖赵匡胤独创“杯酒释兵权”的高招,君臣默契配合一举化解了五代十国以来将士骄主擅自废立的弊端,中央集权也为王朝专制主义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巅峰奠定了基础。不过赵匡胤的‘扬文抑武’国策也让武将们吃够了苦头,下场并不都是那么妙。
在赵昺看来宋朝的武将们都觉得憋屈,开国老将们喝了杯酒便丢了官职,不得不去职赋闲,战战兢兢的安度晚年。而在征西夏和平息西南之乱的狄青虽然高官得坐,最后被文臣们活活气死,精忠报国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勒死在风波亭;韩世忠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反倒是那些擅于自保的家伙们活的自在,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一有诏令让他到前线,他就设法退避,死后仍得以封郡王;参与构陷岳飞的张俊圣宠不断,活着就得以封王,死后皇帝亲为其送葬。
如此一来,如何不能让后世晚辈们留个心眼儿,想着如何能保住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