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汉皇帝 第一百七十二章 和谈二

想要打败敌人,自然是要充分的了解敌人虽说中行说远离汉朝朝堂已有十余年,但为了对付汉朝,这十余年中,其可是做足了功课,通过多种途径打探汉朝国内之内政。

固此论起对汉朝的了解,中行说比汉朝朝中之众臣也是不逞多让…………

闻言,原本适才还是理直气壮的李信显得也是有些窘迫,但李信身为汉使,自然也不能只因中行说如此说,便无言以对之。

“然我汉家与匈奴和亲之公主,亦是我皇室宗族之女,高皇帝陛下之血脉!怎不能与单于和亲之。

然此次我奉天子之命出使匈奴,便是希望大单于能遵守与我汉家之兄弟之盟,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皆是匈奴之土,我汉朝绝不踏足之,然长城以南为我汉家之土,望大单于约束匈奴之部族,不要轻易袭扰之。

如此才可保我大汉与匈奴和睦”。

李信此言说的虽然是慷慨激昂,但明显还是有些底气不足,军臣单于闻言是哈哈大笑。

不论何时,哪朝哪代,陆征祥的那句“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都是不变的真理。

当然以汉朝与匈奴而论,汉朝不管从人口、国力、以及政治制度等都远超匈奴。

单以人口而言,秦一统六国之时,整个华夏之人口约有近两千万,然经历秦末大乱,战乱不断,人口凋零,锐减了数百万之众。

但汉朝建国以来,便想尽了各种办法鼓励生育,整个华夏安稳了过了近五十年,此时汉朝之人口可不仅仅是恢复到了故秦之数,而是已远超之。

当初在河东郡时,刘荣便曾命河东之户曹取来过河东郡之户籍登基之册,不看不知道,单单一个河东郡此时已经有在册户籍人数数十万户。

虽说河东乃是富庶之郡,人口多些也算正常,但这增长速度也是够快了。

如此下来,要不了二十年,整个汉家之人口与秦时相比便要翻一翻了。

因而即便是天子下令征集军卒,征集百万之军卒也绝非难事,而汉朝更是有完备的军工体系,只以洛阳武库所存之弓弩、戈、剑,装备数十万大军也是够的,更不要提整个汉家更是还有十余处武库,更还有个异常硕大的长安武库在。

在西元前这个一切以人力为主要动力的时代,人多自然是好,但人太多了的话那可就要出大事了。

整个汉帝国以及汉家之百姓,皆是要依靠土地中长出来的庄稼来过活,百姓需要粮食果腹度日,朝廷更是需要收取粮食为赋税,来维持整个帝国的运转。

百姓要有饭吃,便要先有一个前提,那便是有地可种粮,当然在汉初之时,因人口凋零,汉家天子便下诏书,无人之土,百姓将其开垦为田,便可得其之土。

也因为这个政策,汉家才会得到底层之百姓的拥护,然不论是异姓王造反,还是汉家刘氏宗族的诸侯王造反,其也不可能掀起能摧毁汉家皇室的统治力量,因为天下思定,百姓更是站在朝廷的一方。

但土地即便开垦的再多,也是有限的,其与人口的快速增长完全是不成比例的。

如此,便只剩下了一条出路来解决百姓没有土地种地这一局面——向外扩张!

也只有向外扩张才能得到更加广大的土地,不至于影响到国家的根基。

如此不论是要维护汉家边地以及帝国的安全,还是从其他角度来讲,与匈奴交战是绝对无论如此也不可能避免的事。

然此时汉家积蓄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刘彘登基之后能够与匈奴正面开战,打的匈奴远遁千里,不仅仅是因汉家有了强大的骑兵军团,以及杰出的领兵奇才。

而是因其有从高皇帝刘邦到景帝,汉家四代天子所积蓄的力量。

即便如此,三次与规模大规模交战,也是令汉帝国这辆战车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百姓深受异常沉重的赋税以及徭役之苦。

若不是其晚年悬崖勒马,等不到王莽篡汉,西汉便也会向秦朝一般在武帝死后分崩离析,不复存焉。

…………………………………………………………………………

然匈奴人不过百万,还是个异常松散的大联盟,由匈奴单于统帅之,其能够与汉朝交战而胜之,并非全然是因其战力彪悍。

而是因其机动性太强了,以文帝时代的三次匈奴大规模入侵为例,一见到边关预警告急,文帝便是下令集结数十万之大军,要摆开阵势要与匈奴交战。

文帝更是将早在高皇帝刘邦时代便善用骑兵而闻名的颖阴侯灌婴寻来,任其为大将军,领汉军仅有的八万骑兵北上,要与匈奴大战一番。

但每每汉朝将一切军事准备做好以后,匈奴则早已是一番劫掠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远遵大漠深处而去。

从那以后文帝便明白了,若想要彻底击败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便只有一条出路,命人领军出塞,远行大漠,寻找匈奴之主力与其战之。

然而等到了近三十余年之后,直到刘彘元光六年才有了第一次之尝试,这一年,在经过精密之筹划之后,刘彘才下令,分派四路出击。以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

然被最为看中的飞将军李广是被匈奴大军合围之,一战下来是全军覆没,而满朝上下无一人能看上眼的天子的小舅子卫青却是创造了奇迹,领万余人马,在匈奴之腹地来回穿插,奔袭千里一举端了匈奴埋葬先祖的圣地龙城。

见君臣单于只是大笑而不言语,李信便是言道:“外臣所言可有没有不妥之处?匈奴与我汉家乃是有兄弟之盟约在”。

而君臣单于在听闻中行说之翻译之后,也是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通。

坐在李信一侧精通匈奴的属臣闻言之后当即便是磕磕巴巴,:“禀天使,单于言道,因此时还是初春之时,大漠之上的牧草还未成熟,因此而致使匈奴各部牛羊之数骤减,因而匈奴人才会去袭击我汉家之边地。

虽然是兄弟,但在饥饿之时,也会不择手段之,固此,只要天使归至长安时,禀报汉朝天子,赠五万头牛羊于匈奴,匈奴人便可渡此危局”。

对于匈奴人贪得无厌的性情,天子刘启怎会不知之,固此在李信临行之前,便将其召入宫中其说过,匈奴人若是索要牛羊,只要不是数目过于离谱便皆可应之。

当李信正要开口说话之时,这翻译之属臣却又是说道:“单于……单于……还言道……”。

“还什么还,还有何言,尽皆道来”。

只见这属臣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之冷汗,才又说道:“诺!,禀天使,单于……单于适才还言道,匈奴之阏氏病亡,大单于希望天使告知陛下,再嫁汉家之女来匈奴,便可使汉匈和睦之,且此次所嫁之女,必要是陛下……陛下之亲女!”。

闻此言,惊的李信险些便要坐不住而倒地之,还是这属臣在一旁忙搀扶住了他,才使其并未摔倒。

见此情形,中行说是呵呵笑道:“不知汉使可愿转告你们汉朝的皇帝,大单于适才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只要嫁来汉朝皇帝之亲女和亲,我大匈奴便会与汉朝和睦而处之”。

如此缓了半天之后,李信才长叹一声言道:“单于之意,本使……本使定会如实转告天子”。

“如此自然甚好之”,说完,中行说便转身与君臣单于说了些什么。

不过须臾,中行说便是似笑非笑的言道:“来人还不上酒”。

待其说完,便见几个遮着面纱之女子端上了酒放在了众人之面前。

望了一眼李信,中行说举起酒杯言道:“大单于适才言道,要与汉使同饮此杯酒,庆贺汉匈永结同好之”。

然李信哪里听不出中行说这是讥讽之言,还是没有一点点的掩饰,彻头彻尾的讥讽。

但李信身为汉家天子所派之使者来此和谈,完成陛下之嘱托,才是头等大事,其余之事皆可放下,李信本人也是一秉性刚正之人,但为了如此,也只得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忍气吞声,用气的直颤抖的手举起酒杯,直直的看着眼前的中行说言道:“谢单于之美意!!”。然若是眼神能杀人,此时中行说早已是被李信千刀万剐之。

言毕,便李信将这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之。

当李信要起身离开这王帐而去一时,更是在一旁之属臣搀扶之下才迈步离去之。

然翌日,这李信这一行人便离开这匈奴王庭之地,足足行了半日之后,李信骑在马背之上是嚎啕大哭,更是失足而从马背之上坠落。

见此一旁之军卒自然是立即上前搀扶之。

然如何搀扶,李信都是不愿起身,只是跪在上大哭之。

其随行之属臣,心中自然也是不好受,皆是劝阻李信道:“天使不可如此,陛下派您此来,此时还要指望您回长安,将此尽皆呈报给陛下!”。

听到其提到陛下,李信更是哀嚎道:“我辜负了陛下之信任,竟使我大汉受此等之屈辱!!

只有一死,才能报答陛下之厚恩!”。

言毕,其竟是将自己日夜也愿令其离身的天子所赐之节杖,交于一旁之人,当即便要拔出腰间配剑自刎。

然其如此,在场之人无一人反应过来,还是那典客署中被派来充做翻译的属臣反应的快些,立即躲过一士卒手中之长戈,击落了李信手之长剑。

这时其余人才忙上前拉住了李信,七嘴八舌的言道:“天使怎能引剑自刎之,此次和谈如此之局面,绝非是天使之过也!望天使不要忘了还在长安焦急等待的陛下啊。

若是天使自刎,该至陛下于何地”。

如此过了好一阵,李信才算是止住了哭声,猛然起身伸手直指苍穹,“若此生上天能令我见我汉家大财匈奴,而吾当场身死,亦可行之!此为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