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末小进士 第二百六十章 残破的城墙

张奉泉三人站起身来。

袁方继续说道:“张奉泉,你我主仆一场,现在你落难了,本府不会不管,他们两个是你的兄弟,本府当然也不会不管。所以,本府现在就放你们出来,你们重操旧业,将打行再办起来。”

张奉泉连忙说道:“不敢不敢,老爷放我们出来,我们决不再做这种营生,罪民愿意再回到老爷身边做事。”

你自己出去了还想回来,袁方是不会同意的,他所要的人必须是对自己百分之百的忠诚,用人忠诚最重要。

另外了个也跟着说,只要放他们出去,就不再作恶市井。

袁方道:“你们三个出来后,把散了的兄弟都招集起来,推出一名大阿哥,打行还是要继续存在的,你们可以继续收保护费,但是……”

袁方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加重语气。

“你们再不许欺行霸市,而是要你们保一方之太平,能做到吗?”

张奉泉道:“能做到,多谢老爷,多谢老爷对我们网开一面!”

袁方又说道:“你要出来后,把另外五位在逃的兄弟叫出来,让他们到牢房里面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你们打行在外面做得好,说不定本府还能提前将他们释放。”

张奉泉道:“老爷请放心,我们一定把那五个兄弟叫出来。”

袁方颔首道:“你们可以走了。”

三人再拜,就被放了出去。

这三人出去之后,又聚集了百十名兄弟,将打行重新开张,他们推举张奉泉做他们新的大阿哥,那五个在逃犯也被送进牢房伏法。

袁方在遵化有田产,有商铺,从此打行免费为袁方服务。

同知也向袁方坦白了自己收了打行外面兄弟的钱,正打算把他们私自放出去,碰巧袁方要去巡查,所以才有之前的阻扰行动。

袁方冷冷道:“通判也参与了你的行动吧!”

“是的。”

……

过了一天,袁方带了顺天府的正副总兵,巡观遵化城的防御设施。

总兵叫朱国彦,副总兵叫朱来同。

这一天,袁方带着了个总兵走完了整个城墙,并亲自对城墙的壮况进行了记录。

遵化的城墙原来是用土垒起来的,洪武年间又用石砖包砌加固,所以外表看上去是石墙,其实中间都是泥土,这样的城墙受到雨水的侵袭,很容易发生断裂和坍塌。

这座城墙的基厚度有三十尺,墙的最高处有三丈六尺,最低的地方只有二丈余。

城墙上有垛口一千三百四十一个。东西南北四面各有城门一座,城门外有护城河,河深二丈,宽三丈。

城墙有五十三处不同程度的坍塌,有四十八处裂。

袁方看完城墙问两位总兵:“这样的城墙能顶得住鞑子的进攻吗?”

总兵朱国彦答道:“巡府大人,未将认为可以顶三天,因为鞑子善野战不善攻城。”

袁方问:“三天后呢?你要投降鞑子吗?”

朱国彦答:“如果城破,未将愿与城共存亡!”

袁方把目光投向了副总兵朱来同。

“你呢,以为如何?”

朱来同答道:“依我之见,遵化就无险可守,巡府大人您看,城外一马平川,鞑子来了只能弃城而走,守之,没有任何意义。”

袁方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一派胡言!你把鞑子放过遵化,难道要皇上在京师御敌不成?”

朱来同辩解道:“未将只事以事论事,巡府大人给未将扣如此大的帽子,未将承受不起。”

朱国彦劝道:“巡府大人,朱副总兵并无此意,遵化这个地方不好守呀!”

袁方一挥手:“回府!”

……

第二天,在遵化的议事堂前,坐了十几位文武官员,袁方把他们招集过来,商议修善城墙的问题。

他坐在堂前的太师椅上,两边分坐着文武官员。

在坐的有巡案御史董邃初,保定司理李献明,永平道郑国昌,永清县令王象云,总兵朱国彦,副总兵朱来同,游击彭文炳,守备徐联芳等人。

袁方开门见山道:“本府昨日与两位总兵巡查了城墙,甚是堪忧啊!我们的城墙多达几十处的坍塌,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的裂痕,一旦与鞑子开战,我们拿什么御敌?”

袁方用眼晴扫视了一圈,没有一个人答话,他没有理会,继续往下说道:

“现在的城墙迫在眉梢须要修缮,大家各抒己见,怎样来修。”

朱来同道:“修不修城墙不是我们所能够决定的,写个折子上奏皇上,等待皇上的玉批,有银子就修,没银孑我们说了也没用。”

袁方道:“朱副总兵这是消及等待,没有银子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吗?就目前我们的城防设施,鞑子来了只有死路一条,你们是情愿等死呢?还是做点什么?当然你可以这样说,我投降鞑子就不会死了,那是你的权利,我,我们,作为一个有民族气节的汉人,是决不会向鞑子投降的!

“也许你们会说,鞑子能来吗?本府告诉你们,鞑子早就对我虎视眈眈,我们不要对鞑子抱有幻想,以为鞑子是头温柔的羊,鞑子不是羊,而是狼!

“所以,我们一定要修筑好我们的城墙,守卫好我们的国土。”

保定司理李献明,听了袁方的这番话已是热血沸腾,他起身道:“如果鞑子来了,我李献明决不做孬种,宁洒一腔热血,不丢一寸国土!”

袁方抚掌道:“李推官的壮志豪情,正是我们所须要的。但是,本府的职责是,不但要守好国土,还要保护好在坐的生命、家人、以及财产的安全,所以我们要群策群力,想办法把城墙修起来。”

永平道郑国昌起身道:“没有银子我们可以采取募捐的形式来筹集,战时募捐史已有之。”

袁方道:“不妥。现在离战事甚远,如何向百姓募捐?”

副总兵朱来同问:“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应该怎么办?”

一直没有发言的巡案御史董邃初慢条斯理地站起身来,一字一顿地说道:“不是没有办法,我知道哪里有钱。”